大學教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高考改變命運嗎?什麼決定未來的收入?

夏春:孩子的能力,除了個人努力,其實很多程度上來自於家庭。父母應該發現了,真正不能輸在起跑線的,並不是孩子們,而是他們自己。
2023年6月29日

棄工從文:文科無用論救不了小鎮做題家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順從「理工科專業=好(找)工作=錢多=成功和幸福」的邏輯,我對人本身的關注很少,包括對自己。
2023年1月20日

如何擁有「機智的實習生活」?

李帆:我在高中就開始了第一份實習,當時記住的第一個工作習慣——在電腦右上角留著便利貼,一直持續到今天。
2022年8月18日

大學招生:公平與優秀的博弈

肖經棟:中國大學在高考分數線公平的基礎上選拔少數優秀特長生。美國頂尖大學側重招優秀學生,透過平權法案來彌補公平。在中外合作大學,我們看到公平和優秀的平衡。
2021年9月6日

從小培養「通才」而非「專才」:從世界名校的改革趨勢說起

張華:從世界名校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改革趨勢來看,從小讓孩子接受通識教育,培養成爲通才而非專才,纔是明智之舉。
2021年6月30日

頂級名校到底青睞怎樣的人才——從哈佛和清華錄取趨勢說起

張華:填報志願再成熱點話題。我們從頂級名校錄取標準的變與不變中,以及所青睞的人才特徵裏,可以看出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的方向。
2021年6月25日

「鄉下土豬」真的是在「逆天改命」嗎?

徐海娜:演講者自以爲的能透過高考來逆天改命,也許是個虛假判斷,他不是在改變命運,他只是順從了命運的安排。可是,這都是誰的錯呢?
2021年6月25日

書評:呼喚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勢力大學》

傑克:作者描述了大學裏「市場化」、「管理主義」和工作不安全感都日益增強的現象,並認爲大學應轉向混合學習和在線學習模式。
2021年4月13日

選擇大學視野不必侷限於英美

庫柏:除非你是能進世界排名前20大學的精英,否則不必再將英美作爲首選留學目的地;去歐洲大陸或者加拿大留學可能更好。
2020年10月13日

從博雅教育看留學的價值

子舒:對喜歡博雅教育的人來說,它的優點很明顯:鼓勵獨立思考、反觀自己、自由探索世界。但畢業之後,現實層面的問題也可能隨之而來。
2020年8月4日

臺灣之於「陸生」:疏離之外,卻又想念

袁沐嫺:還沒畢業的陸生們最想知道的是,「下學期,我們還能繼續回去讀書嗎」,而大陸、臺灣真正「走近」對方,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2020年5月21日

大學在線教育:被質疑與被期待的

秦子媛:大學在線教育讓學生擁有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還使課程學習變得更加靈活可調。但在一衆叫好的期待過後,網課在實踐過程中的弊端也日益凸顯。
2020年3月19日

我應該在畢業後進入家族企業嗎?

我正在上大學,考慮進入家族企業。但我覺得還有其他機會。進入家族企業是個好主意嗎?還是說我應該先從別處獲得經驗?
2020年1月8日

博士也怕求職季?我們和四位博士聊了聊就業

葛書潤:這羣本該負責爲人類「摘取桂冠上的明珠」的人,在求職時同樣會遭遇種種困境。我們和四位中國高等院校的博士聊了聊博士就業那些事兒。
2019年12月25日

英國60所高校教工舉行8天罷工

數千名教職員工開始罷工之際,利物浦大學警告,不到校聽課的海外學生可能面臨簽證方面的風險。
2019年11月26日

中國新鮮事:中外合作大學

Tamie Chen:中外合作大學是這兩年的新生事物。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詳解中外合作大學的機遇與挑戰。
2019年8月28日

英國研究:女性不上大學比男性更喫虧

奧康納:大學似乎把女性導入不同的人生軌道。沒有上過大學的聰明女性可用的勞動力市場選擇,可能也不及沒有上過大學的聰明程度相仿的男性。
2019年1月2日

我希望我在18歲就懂的事情

多位作家、演員、學者與FT專欄作家及編輯在此分享他們希望自己在18歲時就知道的事,以及如何最充分地利用好大學時光。
2018年10月4日

以美國爲鑑:大學生懂理財嗎?

吳冕:美國大學並沒有提供足夠的金融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財商」。更糟糕的是,中產階級的孩子對金融制度更遊刃有餘,而工薪階層的孩子卻在面對財務問題時更容易不知所措。
2018年7月3日

給畢業生的小建議:正視你的無知

每當你覺得「這個我知道」,你其實不知道;若有一套理論能解釋一切,拋棄它;避開無意義的閒聊,遠離自命不凡的人。
2018年5月31日

民國時期,中國大學到底什麼樣?

沈凌:《無問西東》引起熱評,激起對民國時期中國大學的嚮往,民國時期的中國大學真那麼美嗎?
2018年1月29日

美國校園爭議:言論自由的邊界在哪裏?

張鐵志:近來美國的校園爭議帶來一個古老的難題,言論自由的邊界該如何被決定?它包含仇恨言論嗎?
2017年5月3日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