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加班

職場過勞的歷史

希爾: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人們擔心「今天的商業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會透支人的生命力」,這話聽起來很耳熟。
2019年8月8日

中國白領階層爲加班付出健康代價

中國的加班文化已經從工廠擴散至辦公室,科技行業尤盛。研究發現,長時間工作和身心健康問題存在相關性。
2019年4月18日

日本「工作方式」立法能改變加班文化嗎?

最近透過的「工作方式」立法設定了加班時長上限,並規定了對違規企業的懲罰措施,但這是否能打敗日本企業強大的慣性呢?
2018年7月11日

過勞死與日本加班文化

日本最大廣告公司一實習生因受不了長時間加班而自殺,這起事件觸痛公衆。專家認爲,日本法律和社會均需改變。
2017年1月17日

加班文化適得其反

赫弗南:研究表明,長時間工作會導致疲勞,讓人更容易出錯,結果不得不花更多時間去清理爛攤子。
2016年11月4日

美國宣佈加班費新規

美國勞工部把符合加班費獲得條件的勞動者的年工資上限提高了一倍,至47476美元。白宮預測,此舉將讓美國勞動者的年工資收入增加12億美元。
2016年5月19日

戒掉加班癮

FT專欄作家凱拉韋:二十年來,拿著高薪的專業人士們被困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的永恆寒冬中,他們自己也以加班爲榮。現在,春天的燕子似乎正在歸來,不加班成了吹牛的資本。
2016年1月31日

按點下班惹非議?

FT專欄作家凱拉韋:總的來說,早退遠比遲到難看得多,你不妨經常十一二點再上班。每個人都會認爲你去開了個會——然後你工作到晚上8點。
2015年7月28日

日本亟需改變企業文化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以工齡工資和終身就業爲特點的日企文化,在經濟追趕期尚有一定合理性,但在今天的日本,已無任何意義。擺脫無謂的加班制度,是個不錯的開始。
2015年4月10日

日本擬告別加班文化

從缺少嬰兒到生產率低下,這種文化被指加劇日本的種種弊病
2015年4月8日

工作與生活真能劃清界限?

雅各布斯:工作中有兩種人,一種人能夠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畫下一條心理界線,不會把工作中的壓力帶回家;另一種人則全天候始終想著工作。
2014年9月4日

讓員工正常下班

FT專欄作家凱拉韋:我們需要一種新型的、仿效英國《金融時報》模式建立的投資銀行,雖然待遇較低,但能讓員工在合理時間下班回家,並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2014年5月26日

還是「朝九晚五」好

FT專欄作家凱拉韋:「朝九晚五」工作制的歷史悠久輝煌,只是在過去15年才漸漸失寵。將工作時間限制爲8小時不代表工作完成量減少,人們只是會以更高的緊迫感完成工作。
2014年4月21日

職場新人何時不用再玩命?

FT專欄作家加普:好訊息是,對過勞工作文化的改革時機已經成熟。壞訊息是,許多律師或銀行家對此並不在意。比改變個人行爲更重要的,是必須規範整個機構。
2014年1月30日

報告:富士康工廠勞動條件有所改善

但公平勞動協會報告稱,工人加班時間仍超出中國《勞動法》規定上限
2013年12月13日

高盛不再倡導週末加班

由於爭奪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高盛正在改變文化以留住年輕的職員,目標是讓分析師們願意在高盛構築職業生涯。
2013年10月31日

投行爲何總要加班加點?

FT專欄作家凱拉韋:投行合夥人認爲有責任承諾客戶,自己能夠在眨眼之間就交出一份報告,而這意味著他的下屬必須熬一整夜來地寫報告。
2013年9月6日

實習生死亡 金融城加班文化遭聲討

美銀美林實習生莫里茨•埃哈特死於家中,網路稱原於連續工作72小時後癲癇發作
2013年8月21日

變味的「在家辦公」

FT駐上海記者沃德米爾:在中國,工作與生活的界限長期混淆,即使休假,也必須保持手機暢通和及時回郵件,大多數遠距辦公者發現他們的工作時間延長而非縮短了。
2013年5月16日

成功需要年輕力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生活方式的選擇越來越多,「年輕力壯」的人寧可拿少一點的錢也不願意被當成牛馬使喚了。
2011年7月6日

職場壓力

日本的工作文化浸淫著「疲憊比卓越更有美德」的觀念——這種立場剛好符合企業利益。過勞死並不新鮮。幾十年前,日本就首次承認了這個詞,過勞死引發的索賠案件逐年增加,2015年達到創紀錄的1456起。日本人平均一年的工作時間累計超過2000個小時,是全世界過度工作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024年4月18日

「過勞死」

日本發佈了有關「過勞死」這個仍屬禁忌的現象的首份政府白皮書。該白皮書披露,五分之一的受訪企業承認,自己的全職員工工作時間長到了危險的地步。分析人士表示原因在於政府和企業對解決該問題不夠熱心。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