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討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與FT共進午餐:周濂

這位青年哲學學者走出書齋,與我們對話當下:如何在衆聲喧譁中堅持溫和理性?LGBT問題對今日中國爲何重要?大轉型時代,個體應當如何自處?
2019年7月2日

思想、知識與價值:公共知識分子的三重導向

榮劍: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必須同時是有思想的、專業的,並且是價值導向的。在網路時代,他必須始終具有問題意識:我的知識是爲誰而生產?
2018年12月29日

浙大馮鋼事件中公共辯論爲何失範?

陳振鐸:浙大教授馮鋼四年前的一條微博再度引發風波。一場本可能深入展開的討論,爲何會偏離問題的出發點?
2017年11月1日

中央美院葛宇路挑戰了什麼?

陳振鐸:當下太需要葛宇路這樣的藝術家,爲公共生活提供有趣創意並引發討論,中央美院應爲產生這樣的學生而自豪。
2017年7月31日

酒店遇襲事件中的輿論偏離

陳賀振:在女生酒店遇襲事件的討論中,人們從一開始的表達憤怒,到之後的討論自衛方法,輿論在這樣的傳播過程中發生了偏離。而這種偏離,正在消解著輿論的合力, 無助於推動公共事件的解決。
2016年4月7日

霧霾激辯中的理性侷限

蘇州大學教授董潔林:一方面環保議題中「非理性」氾濫,另一方面精英們與公衆的情感鏈接存在斷裂。政治海洋中,「感性」有其力量。
2015年3月13日

思維的霧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輿論變成了今日爛泥塘式的場所。我們毫無懷疑精神,卻陷入了「神經質的懷疑主義」;思維單調、雷同,卻又在最基本的問題上都無法達成共識。
2015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