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論壇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北京閱兵背後的「四國演義」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因北京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而被全球注目的四國演義,乃是中國再崛起和亞洲再平衡這個跨世紀大故事的戲劇性環節。哪些國家的領導人將會出席北京閱兵式,關乎北京這筆風險投資在國內外的政治和宣傳市場上獲取的回報率。
2015年11月25日

中共反腐遭遇「軟抵抗」背後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中共透過反腐整肅幹部隊伍紀律已初見效果,但希望藉此提振幹部體系積極性則難於上青天。目前官僚系統的不作爲「軟抵抗」,揭示的是困擾中共多年的深層體制問題。
2015年11月25日

反思「按比例搞鬥爭」的當代意義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毛澤東:真實的故事》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毛的「按比例搞鬥爭」方法論,曾經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生死存亡,同時對目前中國艱難推進的法治進程和曲折迂迴的改革有著深刻的警示意義。
2015年5月21日

經斯大林毛澤東理解現代中國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最近依據蘇俄檔案撰寫的新版毛澤東傳記爲了解現代中國的焦點問題提供了絕佳視窗。毛在大躍進時實施城鄉隔離的戶口制、黨內高層清洗等,都學了斯大林的政策和手法。
2015年5月11日

讓周案公審真正推進中國法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中國對周永康案的公開審判,應該從三十五年前對江青集團案的審判中吸取經驗教訓,讓周永康這隻「籠中大老虎」爲國家社會的法治進步「物盡其用」。讓法律的儘量歸法律,政治的儘量歸政治。
2015年4月7日

被邊緣衝擊的「中國夢」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中國夢」裏最難實現的部分,是中心北京和邊緣地區港臺的良性互動。「中國夢」一定要有足夠開放的空間,容納馬克思站在世界歷史高度讚賞的那些普世主義價值,因爲那是人類進步的大方向。
2015年3月2日

香港進入「新常態」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與中國大陸的新常態不同,香港所面臨的,是相當比例的中產和低收入階層對本地政治和社會趨勢愈發不滿,對陸港互動也日漸悲觀,特別是對港府的治理方向與方法的不認同,令街頭抗爭頻繁密集。
2015年2月27日

從人權走向公民權的香港社運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香港社會運動的增加,與迴歸後香港中產及中下階層眼中的「畸變」有關,也讓社運的目標從保障人權轉向了爭取公民權。人權和公民權的互動,再與主權和治權的矛盾糾結在一起,從而導致了香港隱性和顯性的衝突不斷。
2014年9月22日

香港政爭之源:主權治權分歧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今天北京與香港關係的日趨緊張,直接與30年前鄧小平做出的收回香港決定相關。當時中英兩國對主權與治權是否可以分開的分歧,是香港如今種種爭執和紛擾的源頭之一。
2014年8月29日

周永康案不應侷限於反腐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如果對周永康的調查停留於貪腐,不重審他作爲「政法王」治下的各種「被違法」案,就忽視了他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最大傷害。
2014年8月7日

當下中國需要怎樣的集權?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要正面應對中國社會已持續多年的一些重大問題,集中政治資源和權威確有合理之處。但權力的過度集中可能帶來致命後果,需始終警惕。
2014年7月21日

北京與香港:摸索的悖論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一國兩制"下的陸港互動,雙方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卻逐漸發現目標不同。北京希望政治統和,香港則期待普世價值,雙方都認爲摸到了對方的問題,摩擦越來越大。
2014年7月9日

「大國崛起」與「帝國興衰」——新年首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討論大國能不能崛起而不討論帝國能不能維持,就像討論人能不能長壽而不討論人能不能維持健康一樣,是一部搞笑的電視劇。
2009年12月31日

「惡治」與「良治」,分裂與統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惡治在少數民族地區若是長期得不到有效糾正,就會催化分裂意識。所以,良治是抑制可能的分離獨立趨勢的法寶之一。
2009年12月18日

「二桿子」撐不住紅色大帝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70年中,蘇聯《憲法》規定加盟共和國可以自願退出的權力從沒存在過,因爲蘇聯軍事力量使這一條款毫無意義。
2009年12月11日

極端主義管治不可持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用不受法律約束的專政辦法管治社會(包括處理民族關係),具有加速力。開始輾碎前面的人,最後也將操作它的人卷在輪下。
2009年12月4日

「黨內輪流坐莊」可保民族平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列寧提議以「黨內輪流坐莊」制度來保護民族平等,斯大林則對它釜底抽薪,以暴力消除任何不聽話的傾向。
2009年11月27日

蘇聯的民族關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爲什麼那時候列寧要保留這個惱人的「分離權」在蘇聯憲法裏?又爲什麼列寧對斯大林民族政策等方面產生不滿?
2009年11月13日

執政黨不上馬克思的「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十月革命後,列寧領導的政黨承認各民族享有幾項關鍵自決權,其中包括「分離權」。
2009年11月6日

回到60年前,走向未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回到60年前,從那個理想目標再出發,中國就一定能在20年裏變成人民主權的名副其實的共和國。
2009年10月19日

批駁「對全國人民的一種侮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早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就強調說,中國只有實行民主憲政,給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才能贏得這場戰爭。
2009年10月21日

提高中國人民素質20年夠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中華民國的一個階段,提出了相當實際與合理的實行民主政治「三階段」構想,並有明確的時間表,總共就二十來年。
2009年9月25日

向前看還是向後看的學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中國國內討論政策時,大家常說政策「轉右」或「轉左」。不過,我更願意用「向前看的學習」或「向後看的學習」來描述這類政策變動的邏輯。
2009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