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巴黎協定》五週年,中國青年如何看待氣候變化?

中外對話:一份最新的調查結果呈現了中國青年羣體對待氣候變化的態度,以及他們與西方同齡人的不同。
2020年12月30日

中國碳中和承諾應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化

陳晗:既然中國已經決定逐步淘汰國內的高碳項目,「一帶一路」國家也應爲低碳發展做好準備。
2020年11月13日

中國海上風電發展迅猛

高白羽:中國海上風電正沿著光伏和陸上風電曾經走過的路,在政策支援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突飛猛進。
2020年10月13日

中國2060碳中和博弈

譚浩:圍繞中國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承諾,各方將展開基於各自議程的博弈。如果缺乏實質性的推進,這一承諾的效果可能將適得其反。
2020年9月29日

全國碳交易體系是中國綠色復甦的關鍵

裏奇、尤因:如果運營得當,中國的全國碳交易體系可以減少排放,並籌集數千億元資金支援低碳項目。
2020年7月6日

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助力綠色環保

分析人士認爲,中國將利用2022年冬奧會,增進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採用綠色金融就是這一努力的一部分。
2020年7月1日

沼氣池:中國農村的綠色貢獻

曼科爾:過去數十年來,中國農村利用厭氧沼氣池從糞便中捕獲甲烷,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並向國外推廣先進經驗。
2020年6月5日

向中國學習「生態紅線」

施密特-特勞布:中國的生態紅線制度將擴大保護範圍,併爲其他地區的可持續土地利用規劃提供借鑑。
2020年3月27日

解振華和他留下的氣候外交資產

中外對話: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交棒之際,李婧勾勒了這位《巴黎協定》締造者之一的氣候外交足跡。
2019年12月10日

「毒地」入市:中國汙染地塊的治理難題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王晨: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多個汙染地塊未完成修復即被出讓,存在環境安全隱患。
2019年6月4日

FT社評:中國清潔技術發展可能帶來顛覆性影響

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也是世界清潔技術領域的領頭羊。而清潔技術的革命將改寫世界能源版圖。
2019年5月13日

中國昆明能否挽救全球生物多樣性?

「中外對話」研究員馮灝:2020年將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被各方寄予厚望,它能否成爲里程碑?
2019年4月2日

中國「煤電」退出的三重挑戰與三個機遇

譚浩:與德、英等國的煤電退出不同,中國的「退煤」面臨特有的挑戰,同時也具有獨特的機遇。
2019年3月7日

獎還是罰:中國垃圾分類的探索

王晨:在中國,新一輪的垃圾分類熱潮以「獎勵」帶動分類的思路,面臨來自現實的考驗和有效性的質疑。
2019年1月15日

鹿泉:水泥小鎮能否破土重生?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研究員馮灝:河北小鎮的轉型凸顯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和重工業整頓中的公平性挑戰。
2018年12月25日

「去毒」之路:紡織行業在中國的綠色挑戰

「中外對話」氣候傳播項目負責人武毅秀:紡織行業消除有毒化學品的行動在中國已進行了7年,成果如何?
2018年11月27日

循環經濟可爲中國節省5兆美元

中外對話: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近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減少廢棄物將帶來巨大的財政和環境效益。
2018年11月6日

中國出臺新版「大氣十條」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研究員馮灝:在「大氣十條」這劑猛藥後,中國新的大氣治理三年計劃顯得細緻而穩妥。
2018年7月10日

塑膠:尋找回收利用的變革

伊莎貝爾•希爾頓:專家稱,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發掘塑膠的價值,就能重新獲得其中蘊藏的能源,大大減少汙染。
2018年6月12日

1.5°C溫控目標:中國專家怎麼看?

馮灝:IPCC將於今年發佈首個對1.5℃溫控目標實現可能性的評估,參與評估的中國專家向中外對話表達了看法。
2018年3月27日

北京空氣汙染治理顯現成效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末在北京周邊地區所採取的治理汙染措施,已給中國首都帶來清新的空氣。
2018年1月12日

設計小變化,減排大效果

「中外對話」威爾•奧斯本:當我們還在等待電動卡車到來的時候,更好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可以馬上減少排放。
2018年1月9日

2017,中國環保「撕裂」之年?

馬天傑:被多個爭議所放大的「環保對立」,將考驗中國環保政策執行者的公信力和定力,以及綠色轉型的公平性。
2018年1月9日

什麼導致了2017年「氣荒」?

李婧:在煤改氣引發的社會爭端漸漸平息之後,如何填補天然氣短缺,成爲中國接下來面臨的嚴峻挑戰。
2017年12月26日
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