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須防「中國模式」演化爲「中國病」

馬國川:進行體制改革,建立法治市場經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才能避免「中國模式」演化爲「中國病」。
2019年1月23日

資本主義能從中國學到什麼?

劉裘蒂:資本主義的風光時代是否告終?它能從中國身上學到什麼?這是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最亮眼的話題之一。
2018年11月22日

中國爲何說不好「中國故事」?

鄭永年:中國至今沒有真正的文化自信,這和它長期被西方思想殖民有關。從中國自身文明的角度來反觀自身的問題,要比西方各種主義好得多。
2018年6月7日

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規則之爭?

王義桅:以西方主導的國際規則統籌「一帶一路」,還是以「一帶一路」統籌國際合作,二者之間的博弈已經開始。
2018年2月22日

【有色眼鏡】沃爾夫:西方眼中最大的「中國謎題」

過去20年一直擔任FT首席經濟評論員的馬丁•沃爾夫,暢談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中國模式、以及西方在2016年之後的路徑選擇。
2017年6月13日

中國:一個不算太成功的「發展型國家」

唐世平:中國只是「發展型國家」俱樂部一員,甚至也不是最成功一員。動不動就談中國模式,是一種可怕的驕傲。
2016年10月22日

中國經濟已過巔峯?

英國資產經理諾里斯:隨著中國投入製造業、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資本超出可持續的利用率,在生產率不能相應提升的情況下,經濟成長必然減速。中國的經濟模式如今正處於危機之中。那麼,中國經濟是否同1959年的蘇聯一樣,已經走過巔峯?
2015年12月15日

如何評價「中國模式」與印度民主?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中國經濟發展是集權制度的功勞嗎?在我看來,中國經濟成長歸根結底是國民勤勞的結果,而不是政府恩賜或體制優越性的體現。
2015年9月9日

不再「大陸化」纔有中國化

臺灣政治大學訪問學者笑蜀:隨著中國經濟崛起,港臺「大陸化」加深,港臺核心價值受到威脅。「大陸化」本意是儘可能控制和同化港臺,卻最終爲分離主義火上澆油。
2014年12月22日

中國模式中的金融輸送

FT中文網撰稿人張小彩:所謂「中國模式」,祕訣在於,在微觀層面鼓勵資本主義,再將其成果透過一套精巧的金融系統輸送進國家專制主義的血管,讓這個東方大國看起來紅光滿面。
2014年11月6日

中國式治理制度正在失效

讀者韋彬:馬丁•雅克忽略了中國成績背後所付出的代價及其認爲中國治理有效性的前提。在「穩定壓倒一切」的權力思維下,中國式治理制度事實上已存在失效的危險。
2014年11月4日

中國治理尚無「模式」可言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靜:談重估中國的治理「模式」還爲時過早,與高度制度化的國家不同,中國的治理並不能確保一套統一完整的目標和規則得到執行,還停留在根據社會變遷做出反應的「反應性理政」狀態下。
2015年2月25日

應重新評估中國式治理制度

《當中國統治世界》作者雅克:不應認爲中國的治理制度因缺少西式民主而脆弱不堪。自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實施的改革規模已遠超美英經歷的任何改革。事實上,在東西方實力此消彼長的背景下,西方在治理方面遇到的問題有可能比中國更嚴峻。
2014年10月24日

日印走近將改變亞洲格局?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薛力:一個不具有後發優勢條件的印度與一個走向相對衰弱的日本互相靠近,對雙方來說都有助益。但各自缺陷影響,合作所能達到的程度有限。
2014年9月10日

高鐵樣本背後的現實中國

天則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楊俊鋒:不能因厭惡體制而忽略其成就及經驗,也不能因中國模式的成就而淡化其弊病。中國高鐵爲準確解讀中國,提供了一個典型樣本。
2014年8月19日

中國改革的歧路

旅美學人胡平:因經受政治風波重創,民意消沉乏力,1992年開始的中國私有化改革,在缺少起碼的公共參與下變成了權貴私有化,纔有了「中國模式」。
2014年7月8日

25年來中國社會的四大變化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天安門事件後,外部對中國預測悲觀,但中國不僅掙扎著走出了危機,修補了政權架構,還主動擁抱全球化,促成一種非常規的資本主義的興起。正是25年前那場事件,催生了這一系列看似違背社會發展邏輯的變化。
2014年7月10日

「中國道路」能走多遠?

中國《炎黃春秋》副社長楊繼繩:1949年後中國的發展大體可分爲兩個30年:第一個30年走的是極權政治加統制經濟的道路,這條路沒走下去; 第二個30年走的是官僚市場經濟的道路,也很難走下去。憲政民主是走出困境之路。
2013年11月29日

華西村:中國式困境樣本

從許多方面來說,華西村是中國轉型困境的一個縮影。中國經濟正在努力向消費和服務業轉型,但華西村的情況表明,轉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新建的豪華酒店乏人問津,就是一個例子。
2013年6月28日

中國與西方:誰學誰?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錢斯:1980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做出的許多艱難抉擇,讓中國經濟處於今日的強勢地位。而幾乎在所有發達國家,都存在政府不能應對嚴重經濟問題的現象。因此,西方的經濟精英們應去北京多聽取些建議,而不是給中國出謀劃策。
2013年3月25日

從技術轉移看「中國模式」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已走出純承接技術轉移的階段,遇到另一個拐點的門檻,過去30年經濟成長的貢獻因素,正在逐漸變成障礙。
2012年11月2日

「林成長」命題:強政府+強市場

吉林大學學者孫興傑:從經濟史來看,林毅夫提出的發展經濟學3.0版更貼近歷史,市場並非自發產生,而是與政府共生的。強政府與強市場纔是經濟成長的制度保障。
2012年11月2日

工人階級,團結不起來?

gambit|開場白,佔先的開局 Ezra Vogel|美國社會學家傅高義,以《鄧小平時代》一書著稱
2024年4月18日

低調總理的艱鉅挑戰

second fiddle|(絃樂或交響樂中的)第二小提琴 overbearing|傲慢的;壓倒一切的 equitable|公平的,公正的 inertia|慣性 underlings|黨羽 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and Investment Corporation|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即中信集團 Lord Denning|丹寧勳爵,以對英國的法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而著稱。《法律的正當程式》一書1980年初次被譯介到中國,李克強是譯者之一。 protégé|(法)門徒;被保護的人
2024年4月18日
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