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博鰲論壇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找回密碼
免費註冊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英文版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2018 She's 中國女性力量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下午茶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群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2016年度好文推薦
全球地產
獨家
編輯精選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會員訊息中心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圖輯
職業機會
數據新聞
FT研究院
FT商城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2016博鰲論壇
2016博鰲論壇
關注
以日本為鑒:中企海外收購須防竹籃打水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馬拉貝:上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在美國大量購買房產,但最終鎩羽而歸。至少從目前的併購戰中可以判斷,中國或許已經踏上了日本曾走過的道路。
2016年4月1日
「一帶一路」下的中歐合作如何雙贏?
中國社科院薛力: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中歐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紐帶將大大強化,這將推進歐亞大陸發展,為多文明共存建立樣板,並推進全球的多極化進程。
2016年3月31日
精英的困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1840年的中國精英只能在當時的體制與文化視野內運作,不可能跳出桎梏。然而從有關A股的最新爭論中可以發現,現在的精英何嘗不是如此。
2016年3月30日
中國銀行業「營改增「怎麼改?
恆豐銀行蔡浩:銀行業營改增關鍵在於,打通該行業與上下游企業的增值鏈條,實現對實體的成功減稅,就有利於激發企業活力,並最終達成推動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目的。
2016年3月30日
張亞勤:互聯網的未來有三個維度
百度總裁認為,過去30年,我們做的是確保物理世界能夠成為虛擬世界,把所有東西數位化,所有工作量電子化。未來30年,我們則要把所有的虛擬世界再轉化為物理世界。
2016年3月29日
博鰲之辯:誰是股災禍首?
缺少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任何人造牛市都實為上竄下跳的猴市。將政績跟股市走勢掛鉤是一個危險誤區,而由監管部門帶著一批監管對象去救市,更是在國際上聞所未聞。
2016年3月28日
中國人消費習慣發生深遠變化
FT新興市場主編金奇:研究顯示,中國消費者在海外收斂了奢侈品購買,在國內變得更加挑剔。此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尋找難以忘懷的體驗,而非產品,例如,一位出境游業務高管說:「我們的客戶去意大利觀看歌劇,去北歐領略北極光,在巴黎的米其林星級餐廳用餐。」
2016年3月25日
王中磊:中國電影市場存在泡沫
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稱,最令人焦慮的,是每個電影製作人都想成為金融高手。中國電影的金融,應該是指融到懂得這部電影的錢,而非每個電影項目都要成為上市企業。
2016年3月25日
以「一帶一路」激活「新未來」
趙磊:亞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但「不聯不通」的現實依舊存在。通過「一帶一路」的五通建設,亞洲以及世界的共同體前景將更加聚化。
2016年3月25日
中國「新常態」面臨四大挑戰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發生什麼轉變?這對於關心世界發展前景的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問題。中國當前面臨增長模式轉變、增長放緩、與世界經濟對接和政治方面的四大主要挑戰。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如何予以應對,將產生全球性影響。
2016年3月24日
「中美投資協定」將帶來何種不同?
中國商務部前部長陳德銘表示,BIT已經體現出重大突破,中國將第一次嘗試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協定達成將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形成世界多邊的投資協議。
2016年3月24日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邏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真正主角是企業家,政府不能照搬傳統金融的監管規則,更不應拿過時的問題和被淘汰的企業當說辭。
2016年3月24日
循環經濟:中國的經驗
約翰•馬修斯、譚浩:從線性經濟向循環經濟轉變,是解決資源安全問題的唯一途徑。中國循環經濟戰略是彌合全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間矛盾的重要一步。
2016年3月24日
傳統媒體是否真的將死?
紙媒將死爭論未息,papi醬又獲投資。未來的天下果然是新媒體的嗎?傳統媒體的挑戰並非能否利用互聯網工具,而是能否真正挑起做合格新聞這個重擔。
2016年3月23日
中國新宏觀經濟戰略浮出水面
支點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戴維斯:中國需加快經濟再平衡,但又不能過快推進再平衡以免經濟硬著陸。中國政府已認識到,除了關閉「殭屍」國企的過剩產能,必要時還應該出台更為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支持經濟。
2016年3月22日
中國的彷徨與遠方
2016博鰲論壇前瞻:跌宕起伏的一年過去,今年博鰲看什麼?論壇主題「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連用」新「字,似乎說明除了眼前的些許迷茫,應該看到中國乃至亞洲的遠方,也還值得期待。
2016年3月21日
如何解讀中國新投資激增?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41.1%。摩根大通經濟學家相信這將在年中推動經濟增速回升,這是否意味著北京要擱置經濟轉型計劃?
2016年3月21日
中國油品出口增長的背後
過去,當中國出口增長時,市場認為,這表明全球經濟狀況良好。如今,對中國煉油和化石產業的分析表明,中國油品出口增長是在輸出過剩產能。
2016年3月21日
中國推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
經濟學者孫滌:比較主要經濟大國狀況,中國老齡化情勢最為糟糕,撫養比在迅速滑落。逐步推遲勞動力的退休年齡,是改善社會撫養比勢在必行的對策。
2016年3月17日
中國經濟的「急所」為什麼是「切腫瘤」?
劉煜輝:經濟下滑和匯率貶值都是結果表象;風險溢價和風險偏好是核心,即中國經濟的主權風險溢價快速上升,對應的是經濟基本面和資產價格。
2016年3月15日
供給側改革重點在於培育新動能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滕泰、劉哲:產能過剩問題根本原因在供給結構老化導致的供需不匹配,進而產生資源配置扭曲和低效;根本出路在於促進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形成新動能。
2016年3月15日
警惕中國房地產的泡沫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以往中國內地一線城市防止上漲,總是以香港作為比較的標準。去年終於有的一線城市房價超過香港了,泡沫之聲不絕於耳。
2016年3月14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改什麼?
天則所所長盛洪:將國有企業改變為市場中的公平競爭者,讓各種生產要素自由交易,不僅會促進分工與專業化的發展,也會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
2016年3月10日
中國應啟動新一輪財稅改革
陳建奇:與政府推動財稅改革被動性對應的是,社會認識也比較模糊;融資平台規範使得傳統融資管道受到遏制,財政體制若不進行改革,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可能越發突出。
2016年3月7日
中國應警惕貨幣危機
中央財經大學李傑:新興市場貨幣危機原因有三:本幣過度升值,經常項目大幅逆差及短期外債過高。貨幣危機已撬開很多鄰居大門,我們也隱約聽到敲門聲了。
2016年3月3日
取消戶籍限制勢在必行
經濟學家孫滌:中國「兩會」應該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取消城鄉的戶籍限制。戶籍限制的巨大扭曲有目共睹,約束著幾乎所有的市場交易和思維判斷。戶籍改革能否成為中國改革的「白吃的午餐」,帶來深刻的轉型紅利?
2016年3月2日
中國經濟發展的獨特模式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中國經濟迫切需要結構調整,以適應成長期結束之後的新情況。這一調整要從分配開始,使人民創造的財富較多分配給百姓,而不是國家。
2016年3月1日
中國「天空城市」的啟示
FT亞洲版主編吉密歐:在建築熱潮導致住房庫存過大的形勢下,中國一些地方政府提倡建造新的更好樓盤,這種做法令人擔憂「摩天大樓詛咒」降臨中國。
2016年2月26日
中國需要的不是又一場投資熱潮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鍾偉鋒、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候選人黎志敏:資本外流正在削弱中國貨幣政策的效果,並揭示出舊增長模式的財政政策處方存在的問題。
2016年2月23日
中國經濟增長比去槓桿化更重要
FT新興市場主編金奇:中國1月新增銀行貸款2.51兆元人民幣,創單月最高紀錄。這揭示了北京方面的政策重點:在它看來,比起控制住所謂的債務「泡沫」,避免經濟「硬著陸」才是2016年的重中之重。
2016年2月18日
專訪樂視劉弘:堅信能把牛皮變成現實
樂視控股聯合創始人劉弘堅信,吹牛皮不可怕,關鍵是要把牛皮變成現實。樂視從一個視頻網站迅速擴張到七大產業,劉弘坦言外界對樂視近年來的高歌猛進存在誤解。
2016年4月18日
熱門文章
1.
他們對準中國並非一時衝動
2.
中興被罰:中國「芯」背後的路線之爭
3.
朝鮮想從美韓獲得什麼?
4.
阿薩德為何不妥協?
5.
留學:中國家長為何焦慮?
6.
女王、傳統和與時俱進的英國王室
7.
從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看中國資本市場運行效率
8.
人民幣匯率為何呈現雙向波動?
9.
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再度逼近3%
10.
降準背後深意及對債市的影響
1
2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