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麥可林學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電台
FT英語速讀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原聲視頻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您還沒有登錄。如果您希望更方便地享受您購買的會員服務,請點擊此處登錄或註冊新用戶。
為保障您的訂閱權益,請點擊此處確認您的聯繫方式
親愛的會員,您的帳戶近期在多台設備上異常登錄。您的帳戶僅限您本人使用,如不是您本人操作,可能您的帳號已泄漏。請您儘快進行如下操作:
1.
修改密碼,並妥善保護好新密碼
。
2.
點擊此處尋求幫助
。
為了保護您的利益,我們已經暫時鎖定您的訂閱帳戶,如有疑問,請聯繫客服。
親愛的會員,您的帳號近期在多台設備上頻繁異常登錄。您的帳戶僅限您本人使用。為了保證您的利益,該帳戶已被暫時鎖定。您可以:
點擊此處與我們聯繫進行認證
。
當人腦接入計算機成為可能(S01E27) | 試聽
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另有一家名為Neuralink的腦機接口公司,計劃使人類實現用「意念」控制外部機器。他表示,該項目今年取得了突破進展。
跟FT學習更具時代感的高質量英文,洞悉語言背後的邏輯。目前已更新到第二季。
從「肢解一隻大螞蟻」想到的(S2E7)
螞蟻集團被要求重組,母公司阿里被監管緊盯,中國的反壟斷意識突然在互聯網領域覺醒,世界也在悄然同步行動。
航空業花式自救後:我終於知道了里程積分比航空公司還值錢(S2E6)
傳說中的第二波疫情正靜悄悄地到來,原本已在慘淡經營的行業不得不抓住最後的喘息時機,創造盈利,航空業就是典型。
印度:讓中國APP從「新希望」走向「新絕望」(S2E5)
除了TikTok和微信外,本月印度對中國手機應用的封禁名單越拉越長。莫迪政府到底在想些什麼?
青創大賽舞弊背後:中國下一代人才靠世代傳遞?(S2E4)
發生在今年七月的「小學生研究癌症獲青創大獎」事件,暴露出中國青少年科創大賽正在逐步淪為「拼爹」科創大賽的殘酷現實。本期MLE,談談中國的素質教育現狀。
如何「干預」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S2E3)
離新一輪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不到四個月,在這場即將決定美國甚至世界未來四年走向的競選中,除了來自兩大黨的競選團隊外,還有一群藏身暗處的勢力也時刻觀察著形勢變化,伺機而動。
衝刺吧,新冠病毒疫苗!(S2E2)
高福警告中國或面臨第二波疫情風險,鍾南山預計年底或可有疫苗誕生應急。此時,中美兩國似乎正展開疫苗研發競速,只是如果不成功,最差結局下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疫情過後想回家」:非洲移民被中國人種族歧視了嗎?(S2E1)
廣州麥當勞餐廳發生的拒絕黑人進門事件,只是數萬在華非洲移民為「反歧視」而抗爭的一個引爆點。
第一季終:2020恐怖郵輪(S01E52)
新冠病毒疫情開始肆虐全球,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也重創了一些原本蓬勃發展的行業。本期MLE,為你講述有關幾艘郵輪的故事。
新冠病毒怎樣改變中國?(S01E51)
誰也不曾想到,SARS過後17年,病毒帶來的災難又一次衝擊了神州大地,造成的影響也可能是廣泛而深遠的。
人類與病毒肉搏極簡史(S01E50)
新型冠狀病毒在人群中蔓延的同時,有關該病毒來源的「陰謀論」也在悄悄傳播,從人造病毒到生物武器泄露不一而足。只不過,類似的論調已流傳上百年。
作為慈善機構,紅會應該是什麼顏色?(S01E49)
中國爆發新冠疫情,社會捐贈物資卻遲遲分發不到前線,湖北紅十字會近兩周成為眾矢之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政府資源調配當與民間慈善合力。
直面「武漢肺炎」(S01E48)
面對疫病,及時、透明的公開訊息是減少恐慌的良藥,這一次中國應該比17年前的表現好些才對。
春晚的初心在B站找到了?(S01E47)
被貼上了「無聊」標籤的春晚,什麼時候才能重回人們心目中的巔峰?遙控器最終還是在觀眾手裡。
控制戀人:2019年熱詞「PUA」(S01E46)
前段時間,有位北京女大學生因情感問題選擇服藥自盡,悲劇背後的男生在中國國內新聞中被描述為控制欲極強的人。
暴力傷醫也是中國特色嗎?(S01E45)
醫人醫骨難醫心。民航總院楊文醫生走了,再次撕裂中國醫患矛盾的傷口。
全民閱讀vs縣圖歧路(S01E44)
書為什麼一定要燒掉,而不是淹沒,填埋,或者環保一點——回收再利用呢?
李子柒的「外宣」成功之道(S01E43)
這位好演員牆內開花牆外紅,卻在算不算文化輸出問題上飽受爭議。
米其林不懂中國味道?(S01E42)
11月末發布的北京《米其林指南》為何引發一片爭議?那個胖胖的輪胎人到底會不會吃中餐?
直面氣候挑戰,沒有備用地球(S01E41)
本周在馬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傳出訊息,稱目前各國為減排目標所做的努力遠遠不夠。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更令人擔心人類會否錯過「時間窗口」。
那牆已倒塌30年(S01E40)
柏林牆的倒塌被視作冷戰終結和德國統一的標誌。牆倒30年後,這筆政治遺產還剩下些什麼?
脫歐:一場堪稱「偉大」的社會實驗(S01E39)
自2016年6月23日公投至今,英國已在脫歐的漫漫長路上走了三年多。然而,更換了三位首相的聯合王國,卻仍處在與歐盟的反覆拉鋸中。如果說脫歐那一天終將到來,大戲也不過才剛上演。
耳順之年還能開啟美麗新世界?(S01E38)
當人們活得更久、更健康的時候,重新定義「老年人」概念,或許可以極大地提高老一輩人的生活質量。
帶貨經濟與愛造假的「網紅」(S01E37)
抖音快手微博,此類平台的商業價值多聚焦在網紅帶貨的能力上,但造假泛濫的現狀,也令不少砸入重金的廠商感到迷茫。
「量子霸權」能否點亮人類奇點曙光?(S01E36)
美國科技巨頭谷歌率先宣布實現「量子霸權」,儘管同行業者認為它有誇張之嫌,但這一突破對於相關領域投資的提振不容小覷。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的「假名」風波(S01E35)
很多公眾人物都有假名,用來發表真實看法,或吹捧和證實自己。但如今用假名真的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嗎?
NBA的平行宇宙觀(S01E34)
中美兩國的理念有時就像同一個世界的兩層時空。日前NBA火箭隊總經理莫雷發布的一段推文,在中國掀起了一輪抵制NBA的熱潮,但這股抵制又被迅速降溫。
「人生七年」效應與打不破的階層藩籬(S01E33)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引發不少人對階層固化問題的再思考。
北京大興機場「國慶獻禮」背後(S01E32)
世界面積最大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宣告投入營運,遠期旅客吞吐量預計將達每年1億人次。
在老年時破產,你何曾料到?(S01E31)
美國老年人申請破產的比例越來越高。他們背負著難以償還的債務,為自己的醫療埋單,也為孩子甚至孫輩的學習埋單。發達經濟體尚且如此,中國90後最擔心自己未來的養老問題,也就不奇怪了。
ZAO動之後,AI換臉走向何方?(S01E30)
中國換臉軟體ZAO把AI換臉技術推向了前台,引發社交網路分享狂歡的同時,也讓互聯網時代生物訊息安全問題浮出水面。
騰訊出征全球音樂市場的喜與憂(S01E29)
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對外洽購環球音樂股份,這是音樂行業持續復甦的跡象,但若因為它在國內一家獨大招來反壟斷調查和阻止,卻也令人掃興。
建議的力量(S01E28)
繼清華開學典禮後,哥大校長的開學致辭又在朋友圈刷屏了。長輩們總喜歡給年輕人建議,有時卻不一定只是為了晚輩好。
不服孫楊?體育賽場上的藥檢疑雲(S01E26)
前段時間的韓國光州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頒獎儀式上,澳大利亞選手公然拒絕與冠軍——中國選手孫楊同登領獎台。
從「阿波羅」到「嫦娥」(S01E25)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後,美國公布Artemis計劃稱,將在2024年之前重新將美國人送上月球。第二次太空競賽要來了嗎?中國「嫦娥」的登月路又走到了哪一步?
「崇洋媚外」的兩個面(S01E24)
如今的中國,從政府到民間,似乎都在進行一場「反崇洋媚外」行動,整治洋地名只是一個表象。
性侵兒童者,化學閹割行不行?(S01E23)
最近兩周,中美兩國分別爆出的案件揭示出兩位非常有錢的男人,他們可能有著同樣的癖好——玩弄未成年女孩。
KAWS為什麼這麼火?(S01E22)
KAWS因為與不同品牌聯名被眾人所熟知,如上月被瘋搶的優衣庫聯名衫。但不斷商業化同時,藝術界對他的爭議也達到了頂峰,KAWS究竟是藝術還是商品?
中國掀起「垃圾革命」(S01E21)
「你是什麼垃圾?」,站在社區內一排垃圾箱後的上海大媽每天這樣問。以上海為先,一大批中國城市都計劃實施更加嚴格的生活垃圾分類政策。
加密貨幣的春天又要來了?(S01E20)
從幣圈人士孫宇晨天價向巴菲特「約飯」,到Facebook發布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曾經暴漲暴跌的比特幣們或將再度昂首挺胸。
5G、華為以及國際競爭(S01E19)
中國決定在美國打壓華為之際發放5G商用牌照,背後的實際意圖是什麼?
女足運動將迎「巔峰時刻」(S01E18)
北京時間6月8日21:00,中國女足將迎來法國世界盃首秀。2019年註定成為世界範圍內女足運動的爆發之年。
梅姨,再見!(S01E17)
英國首相Theresa May因脫歐協議屢屢受挫,62歲的她含淚宣布告別唐寧街10號。
人為植入的網癮(S01E16)
監管者對手游的限制,某種程度上揭示出了另一層含義——我們對網路的沉溺,有可能根本就是被各大互聯網公司操控的結果。
「買進名校」父母心(S01E15)
自美國高校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曝出以來,中國一趙姓家長已為此付出超過650萬美元的代價,名利雙損的還有好萊塢明星霍夫曼。
跟巴菲特面對面「取真經」(S01E14)
2019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幾乎被中國人佔領,大家像拜佛一樣不遠萬里去膜拜這位「先知」。在開會前幾天,巴菲特曾接受FT專訪。
性侵案與「蕩婦羞辱」(S01E13)
在性侵事件發生時,為什麼人們往往會下意識地指責女性受害者?這種偏見從何而來?
抖音出海為何屢遭罰禁?(S01E12)
抖音的中國以外版本叫TikTok,這款手機軟體在印度被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下架,因為「三觀不正」在各地惹了不少麻煩。
《權力的遊戲》成功秘訣是什麼?(S01E11)
性?暴力?還是宏偉敘事?或許除此之外,更在於拿捏好觀眾心理,定期殺死主角。大結局之際,這部劇必將載入史冊。
工作「996」,生病ICU?(S01E10)
中國程序員對加班文化的憤怒近期集中爆發,引起世界關注,這需要溯源到各大互聯網公司普遍採用的「996」工作制。
科幻四月與《愛死機》(S01E09)
Netflix科幻神劇在網路上爆火,4月更有《復聯4》等佳作即將上映。除了sci-fi,你還可以掌握哪些相關英文表達?
爭議「清白身」(S01E08)
Exoneration這個詞最近為什麼會這麼火?因為美國政壇正在上演一場大戲,且特朗普還碰上了一位老對頭。
為你讀詩(S01E07)
在唐詩宋詞的誕生地,人們已經不熱衷詠詩作詞了;在英國,四百萬中學生卻為當代詩人而癲狂。
致命的空難(S01E06)
波音公司傾盡全力打造的暢銷新機型737 Max 8客機,在ET302和JT610連續兩起墜機事件發生後,變得讓人有點不敢坐了。
中國人為何不忌諱「塗黑臉」(S01E05)
近幾個月西方出現一系列為曾經「塗黑臉」表演而道歉的事件,但是中國人似乎對此無法感同身受。
小金人還是小酸莓?(S01E04)
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綠皮書》拿下第91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但今年最大贏家還數Netflix。
美國長城長(S01E03)
特朗普近日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首富、小報與總統(S01E02)
亞馬遜CEO貝索斯與一家八卦小報開戰,可這件事還扯上了美國總統特朗普。
女王的聖誕致辭(S01E01)
92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Goodwill為主題發表聖誕致辭,但你知道她演講背後暗藏著哪些玄機嗎?
關於主講人
林匯棟,《麥可林學英語》欄目(MLE)主理人,現為FT中文網訂閱音頻新聞主編。 作為一名多媒體商業經濟新聞記者和編輯,十多年來他分別服務過CNN、FT和財新等中外媒體。聯繫編輯請發郵件至michael.lin@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