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重讀愛彌兒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重讀愛彌兒
英語童謠伴讀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您還沒有登錄。如果您希望更方便地享受您購買的會員服務,請點擊此處登錄或註冊新用戶。
為保障您的訂閱權益,請點擊此處確認您的聯繫方式
親愛的會員,您的帳戶近期在多台設備上異常登錄。您的帳戶僅限您本人使用,如不是您本人操作,可能您的帳號已泄漏。請您儘快進行如下操作:
1.
修改密碼,並妥善保護好新密碼
。
2.
點擊此處尋求幫助
。
為了保護您的利益,我們已經暫時鎖定您的訂閱帳戶,如有疑問,請聯繫客服。
親愛的會員,您的帳號近期在多台設備上頻繁異常登錄。您的帳戶僅限您本人使用。為了保證您的利益,該帳戶已被暫時鎖定。您可以:
點擊此處與我們聯繫進行認證
。
重讀《愛彌兒》之五:性格培養從嬰兒的哭聲開始
在中國,大部分人都認為父母或保姆的責任就是讓寶寶不哭。但很多人不知道,嬰兒的哭聲是和周圍環境建構的第一個關係。
重讀《愛彌兒》之四:如何教育孩子,才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思考自己的孩子未來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同時自己也同孩子一起為這個目標去積極提升和完善。教育的真諦,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
重讀《愛彌兒》之三:老大為什麼沒有老二「心眼兒多」
兒童有適合他們年齡和認知的語言表達方式,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思維和表達,用對孩子來說合適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重讀《愛彌兒》之二:父母必須重視孩子面對的教育衝突
我們所受的教育或來自自然,或來自人,或來自事物。我們每個人都有三位老師在教導。
重讀《愛彌兒》之一:孩子的攀比心都是父母在作怪
很多時候,孩子的「攀比心」不是孩子造成的,而是父母表現給孩子的能力不能滿足孩子追求優越感產生的焦慮。
「重讀愛彌兒」欄目介紹
《愛彌兒:論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教育著作之一,是法國思想家盧梭自認為「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盧梭描寫愛彌兒和他的家庭教師的故事,以說明如何教育出一個理想的公民。在各種教育概念讓人眼花繚亂的今天,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周健嘗試以現代的角度重讀《愛彌兒》,在經典中為當代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尋找答案。
關於周健
周健,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公共政策與公益評論專欄作家。他探訪過上百所鄉村學校,訪問過數百名校長和老師。在教育領域,他既有國際化的視野,又有立足中國現實的思考與行動。他認為,中國的家長要走出「教育焦慮」,必須回到孩子本身去思考問題。只有尊重孩子的感受,才能在教育中去建立愉快的親子關係。教育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引導孩子如何處理個體與環境的關係,只有這樣的家庭才會培養出一個真實的人,一個讓自己幸福、讓社會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