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貨幣政策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别報導
開啟貨運行業物聯網時代
特别策劃 - 換腦Rewired
全球生物製藥彈性指數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下午茶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群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全球地產
標準訂閱
高端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數據新聞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業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貨幣政策
關注
美國通脹壓力已在醞釀之中
邰蒂:美聯儲的語氣仍然鴿派。但通脹的概率已從「非常低」變為「不太低」。投資者現在對沖自己的押注是對的。
2021年1月15日
美聯儲主席:未考慮「退出」寬鬆政策
鮑威爾試圖消除人們對美聯儲將削減資產購買規模的擔憂,但他的講話依然未能阻止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
2021年1月15日
華盛頓抗議背後的政治經濟學
胡月曉:美國街頭抗議來自政治極化,那麼根源在哪裡?經濟低迷並不一定帶來政治極化,兩級分化、中產消融,才是帶來政治極化的直接原因。
2021年1月13日
2020年全球貨幣政策回顧與影響
趙翔:新冠疫情下全球主要央行運用的貨幣政策可歸為利率調整、資產購買、信貸寬鬆三類,那麼這些手段是否達成了設計目標?有何潛在影響?
2021年1月6日
中國央行設法平衡流動性和槓桿
在中國快速但不均衡的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央行正在努力控制槓桿,同時又要確保不過度限制資金流向企業和家庭。
2021年1月4日
2021年投資者應注意哪些風險?
埃里安:2020年金融市場與經濟已有的鴻溝進一步急劇擴大。在流動性驅動的上漲過後,央行慷慨解囊也許不是可持續之道。
2020年12月25日
2021:中國經濟政策大變局
徐瑾:中央經濟工作有什麼信號?面對中國經濟的老問題,如何處理?當強調內循環甚至需求側時,意味著中國開始了戰略轉移,即面向內在。
2020年12月21日
歐洲央行暗示將出台更多貨幣刺激
最新公布的會議紀要描繪了嚴峻前景,稱由於明年也可能要繼續實施抗疫封鎖,歐元區經濟可能「比此前預期的更加坎坷」。
2020年11月27日
馬拉多納對貨幣政策的貢獻
馬拉多納控球技巧舉世聞名,但很少有人知道,馬拉多納的球技曾被用來構建史上最令人難忘的貨幣政策類比之一。願他在足球和央行的史冊中被銘記。
2020年11月26日
如何走出全球流動性陷阱?
戈皮納斯:現在全球陷入了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的作用有限,要想從新冠危機中復甦,財政政策需要發揮主要作用。
2020年11月5日
歐洲疫情復燃引發二次衰退擔憂
經濟學家們警告,新冠感染人數上升以及歐洲各國政府對人員流動的新限制,意味著很多國家將在第四季度出現負增長。
2020年10月19日
美聯儲主席呼籲實施更多財政刺激
鮑威爾向國會和白宮坦言,如果財政支持力度不足,復甦將有停滯的危險。但大選臨近,他的言論能產生多大影響,尚存疑問。
2020年10月13日
Lex專欄:負利率或可發揮積極作用
負利率的潛在好處不應忽視,但時機很重要。一旦新冠疫情相關不確定性減少、經濟復甦開始,將利率推至零以下將發揮最大的作用。
2020年9月30日
通脹是未來最大變數
胡偉俊:首先,如果出現通脹的趨勢性上行,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極大影響。其次,幾乎不可能預測通脹是否會出現趨勢性上行。
2020年9月8日
美國出台財政刺激新措施的希望變得渺茫
失業率意外大幅下降,抑制了共和黨和白宮在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上做出妥協的意願。白宮相信美國經濟不再刺激也會繼續復甦。
2020年9月7日
寬鬆已成西方央行「鴉片」
胡月曉:西方貨幣寬鬆,制止了金融恐慌,穩定了市場,而且還「製造」了資本市場的「繁榮」。寬鬆貨幣就如西方經濟發展的鴉片,戒掉何易?
2020年9月1日
FT社評:美聯儲轉變通脹目標是積極舉措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打破傳統,表示將容忍更高的通脹率,以提振美國的增長和就業,這是央行決策框架的重大轉變。
2020年8月31日
美聯儲「平均通脹目標」政策會有效嗎?
夏春:美聯儲引入「平均通脹目標」意在解決過去政策的不足。過去政策有哪些不足?為何要用「平均通脹目標」來代替?
2020年8月31日
美債收益率升至兩個月來高點
在美聯儲表示將允許通脹率超過2%的目標水平後,美國國債收益率觸及6月以來高點,亞洲股市也出現上漲。
2020年8月28日
先別擔憂公共債務
哈丁:儘管公共債務增加是有代價的,但沒有什麼理由立即拉響警報,這個問題可以留待經濟復甦到一定程度再來處理。
2020年8月27日
貨幣政策:預期的衝突
周浩:疫情衝擊下,貨幣政策寬鬆是題中應有之義。問題在於寬鬆路徑如何,以及其對市場影響多少。
2020年8月21日
通脹終於要來了嗎?
伍治堅: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相比,新冠疫情衝擊下各國政府推出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有沒有本質不同?
2020年8月12日
美聯儲和中國央行的一進一退
盧賓:2020年一個似乎越來越明顯的景象是:美聯儲前進,中國央行後退。貨幣保守主義已成為中國的一種戰略需要。
2020年8月7日
熊市下國開-國債利差走勢思考
蔡浩:參考2009年下半年,國開-國債利差在熊市下或呈現出先走闊再收窄的走勢,而這種打破常識的「例外」可能給市場帶來不一樣的交易機會。
2020年7月16日
美聯儲結束對回購市場10個月干預
美國央行在回購市場操作的規模本周降至零。此前它成功抑制了動蕩的融資成本,後者本來可能導致整個金融體系陷入混亂。
2020年7月9日
爭鳴:赤字替代與貨幣進化
胡月曉:赤字和赤字貨幣化,兩者都不是洪水猛獸。為了貨幣和信用體系的正常運轉,現代經濟體系需要赤字和保持相當的赤字規模。
2020年6月30日
FT社評:新興市場也可以使用量化寬鬆
沒必要將新興市場使用量化寬鬆視為一種禁忌。已建立國內資本池、樹立對貨幣和財政當局信心的新興市場,都可以嘗試這種手段。
2020年6月18日
FT社評:市場這波反彈根基不牢
股票等高風險資產近期出現反彈,既可能是因為投資者對經濟復甦力度感到樂觀,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實在找不到什麼別的資產好投。
2020年6月10日
「財政赤字貨幣化」中的選擇
程實、王宇哲:在新冠疫情同時衝擊全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大背景下,為避免經濟陷入「債務-通縮」惡性循環,非常之時須有非常之舉。
2020年5月20日
主流經濟學vs現代貨幣理論:誰的缺陷更多?
夏春:恰恰因為主流經濟學存在重大缺陷,才給了MMT挑戰機會,然而MMT對理解重要問題同樣存在偏差。要解決世界經濟難題,我們需要回歸常識。
2020年5月19日
財政赤字貨幣化實屬無奈之舉
蔡浩:在全球主要央行開啟QE應對危機的背景下,財政赤字貨幣化是無奈之舉,不應被當成常態化政策而反對,更不應被妖魔化。
2020年5月15日
熱門文章
1.
美國社會已喪失進行冷戰的條件
2.
中國34家科技公司被要求一個月內整改
3.
美元是問題還是答案?
4.
Lex專欄:壞帳銀行華融自身陷入困境
5.
拜登將宣布從阿富汗撤出全部美軍
6.
人民幣數位化將挑戰美元主導地位
7.
關於新冠疫苗混合接種的四個問題
8.
伊朗計劃提高濃縮鈾丰度至60%
9.
央行及中印消費者止住了金價下滑
10.
中美兩國奢侈品消費欲不減 路威酩軒Q1銷售額超預期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