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財富管理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商務互聯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財富管理
關注
財富管理行業努力重塑客戶信心
財富管理公司調整了業務模式,力圖修復該行業受損的形象,但一位業內高管認為,要想在金融危機之後恢復客戶的信任,私人銀行仍須努力。
2011年12月29日
私人銀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
全球金融危機和更嚴格的監管給私人銀行業帶來巨大挑戰,但頂尖富豪數量劇增也意味著機遇。私人銀行正調整戰略,向更高端的市場和新興市場轉移。
2011年12月8日
財富管理進入非核心服務時代
如今,富人客戶想要的不僅僅是傳統的銀行和財富管理服務。慈善、收藏品與房地產投資、財富保值和跨代規劃等非核心服務正在興起。
2011年12月1日
印度富人的定製住宅
富裕起來的年輕一代印度人對家居裝修的興趣漸濃。與老一輩奢華、炫耀的風格不同,他們更注重居住舒適和彰顯個性,住宅不僅要大,更要集工作和社交功能於一體。
2011年11月24日
香港:連接內地的獨特金融中心
幾乎所有全球性投資銀行都將亞太區總部設在香港,許多跨國公司也安排其高管常駐香港,這造就了香港在中國中央政府多項計劃中的核心地位,包括人民幣國際化計劃和為內地企業融資的計劃。
2011年9月20日
新一代農民工的夢想
FT專欄作家加普:中國新一代農民工不再需要幫助家裡擺脫貧困,他們也不願返回家鄉,而是希望留在城市開創新的生活。
2011年9月13日
中國債務風險不容小視
GMO資產管理公司錢塞勒:中國政府在2009年策划了一場信貸繁榮,並相信能像過去一樣,將不良貸款藏到地毯之下。但中國當局今日要想施展同樣的戲法,絕非易事。
2011年7月12日
私人銀行不再是對沖基金主力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沖基金業幾乎徹底換了一番模樣。大量私人資金流出了對沖基金。私人銀行已從對沖基金資金流入的主管道之一,變成了利基參與者。
2012年1月30日
做財富管理必會三種語言
哪些能力造就完美的財富管理經理?魅力、人脈?隨著私人銀行業謀求吸引來自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新一代客戶,一系列新的才能已成為必要條件。
2012年1月12日
私人銀行在新興市場謀求新生
如果你問國際大型私人銀行未來幾年最強勁的增長機遇出現在哪裡,它們會越來越多地回答在「新興亞洲」。許多私人銀行正將目光轉向二線新興市場。
2012年1月5日
新興市場淘金不易
私人銀行發現進入亞洲市場的難度超出自己先前的預期,這裡的利潤率相對較低,競爭也十分激烈。未來的業務重點將是投身海外業務和追逐財富市場的低端人群。
2011年12月22日
想一夜暴富很難
FT投資編輯麥金托什:互聯網泡沫時期,籌資便宜又便捷,只要跟著金錢走,很多人都會成為企業家,但如今籌資變得更為困難,私營部門的發展受到制約。
2011年12月15日
財富管理:為中國富人管帳
從萬元能成戶到百萬元不成戶,三十年間中國民間財富積累的同時,也催生了財富管理的巨大需求。FT 2011年度中國高峰論壇聚焦為富人「管錢」的機會與風險。
2011年11月17日
中國藝術品基金初顯實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文翰:西方的藝術基金投資周期較長,通常是5年以上,而中國往往為3年甚至更短。
2011年10月13日
資產管理業面臨壓力
資產管理業的老闆們眼下異常地鬱悶。市場動蕩不說,客戶給其業務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些客戶不斷轉向另類投資,同時還敦促資產管理公司降低管理費用。
2011年9月26日
外資銀行在中國農村「播種」
長期以來都聚焦於中國大城市的外資銀行,開始越來越多關注廣袤的農村地區。它們發現,開設村鎮銀行不僅可以盈利,而且是贏得中國監管者青睞的低成本方式。
2011年9月5日
對沖基金?亞洲市場仍存疑慮
較長的禁售期、「另袋存放」的做法以及缺乏了解等因素,使得對沖基金仍然在亞洲難以打開市場。不少投資者迴避對沖基金的態度仍未轉變。
2011年8月29日
全民高利貸狂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的高利貸風險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據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報導,江蘇泗洪縣石集鄉幾乎98%以上的村民都參與到了瘋狂的高利貸遊戲中。
2011年8月23日
中國人倫敦買豪宅
FT中文網倫敦特約撰稿人殷貝貝:地產經理人貝利稱,他服務過的中國客戶都做了大量的功課,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甚至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在那條街上置業。
2011年8月17日
瑞士銀行家為亞太富人理財
隨著亞太地區富人資產超越歐洲,瑞銀和瑞信等瑞士財富管理企業正在制定「作戰計劃」,以圖征服亞洲私人財富管理市場。
2011年8月17日
中國內地基金公司覬覦QFII客戶
在國內零售基金市場停滯不前的形勢下,中國內地基金公司紛紛放眼QFII業務,希望利用自身的本土優勢吸引海外投資者。
2011年8月12日
A股大跌或非美債之罪
FT中文網財經編輯徐瑾:美債被降級,亞太跌聲一片,中國外儲縮水之憂延續至A股。但如將暴跌歸咎於外部因素,很可能忽略市場給出的經濟放緩信號。
2011年8月8日
不如藏匯於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如果中國繼續外匯占款為主的基礎貨幣發行體制,就意味著民眾永遠不可能有分享外匯儲備及其投資收益的一天。
2011年8月2日
葡萄酒投資的中國特色
最近兩年,主要受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強勁需求推動,葡萄酒價格猛漲至歷史高位,讓葡萄酒投資者賺得眉開眼笑。
2011年7月8日
Lex專欄:西方財富管理東征
新興市場富人客戶想要的是更靠近家門口的諮詢與服務。因此,老牌歐洲財富管理公司紛紛把目光轉向東方,在亞洲設立「在岸」前哨。
2011年6月23日
房產稅:勿以調控之名加稅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挾人們對高房價之不滿,夾帶政府創收的「私貨」,是房產稅出台的主要原因。中國各項稅費徵收已近極限,任何加稅都應慎之又慎。
2011年3月30日
私人銀行業面臨亞洲成本壓力
亞洲日益加劇的競爭,以及在金融危機之中及其後監管與客戶行為方面發生的變化,加大了私人銀行業面臨的成本壓力。
2011年3月29日
亞洲對沖基金面對新挑戰
歐盟各國最近就另類投資管理指令達成妥協,業內人士稱,這將給亞洲對沖基金經理帶來一系列威脅。
2010年11月1日
「絕對回報」絕對管用嗎?
業內人士稱,絕對回報策略的最重要前提是保值能力,其次才是增值。他們指出,一旦出現大規模市場拋售,全盤投資的做多策略幾乎不可能實現保值。
2010年10月25日
靠業績說話的基金管理公司
Threadneedle管理著620億英鎊資產,但這家大型基金集團一點沒有浮誇做派,甚至可以說有點低調。這是有意為之的。
2010年10月18日
財富管理公司費用太高
RBS研究發現,儘管投資回報率猛降、資產管理規模也有所下滑,但歐洲私人銀行及其它財富管理公司過去兩年卻沒有改變它們的成本基礎。
2010年10月18日
熱門文章
1.
美中「脫鉤」已成現實
2.
孟晚舟事件一周年:從「996」到「251」
3.
特朗普:考慮在明年大選後與中國簽署協議
4.
2020年全球展望:「收官年」與「大選年」
5.
負利率究竟意味著什麼?
6.
FT社評:美國盟友必須準備迎接貿易衝擊
7.
香港新任區議員面臨民生問題挑戰
8.
企業如何應對香港員工的焦慮?
9.
FT社評:中國民營部門對其經濟至關重要
10.
歷史對當今美中博弈的啟發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