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貨幣政策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别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下午茶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群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全球地產
標準訂閱
高端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數據新聞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業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貨幣政策
關注
澳前財長:當心股市回調
科斯特洛表示,為緩解疫情出台的經濟刺激舉措正在助長泡沫,許多領域的資產價格不可持續。
1天前
刺激計劃何時會變得過度?
埃里安:貨幣政策順利向財政政策交班,否則金融不穩定隨時可能破壞經濟福祉。
2天前
鮑威爾:今年經濟「有希望回歸更正常的狀態」
美聯儲主席在國會作證,暗示美聯儲打算維持對經濟的大力支持,不會提早收緊貨幣政策或減少資產購買力度。
2天前
油價漲勢如虹 金融市場如何演繹?
蔡浩、李海靜:原油作為大宗之王,在宏觀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油價進一步上行突破70美元/桶,將如何擾動金融市場?
2021年2月19日
貨幣政策:「模糊」與「清晰」
周浩:在「不急轉彎」背景下,市場似乎失去了明確的研究錨,有人把目光放在「不急」上,也有人關注「轉彎」,市場的解讀越來越「模糊」。
2021年2月9日
從2015年中國股災看當下美股散戶狂熱
數以百萬計的人突然決定衝進已經起泡的股市後會發生什麼?中國曾在2015年處於相似境地。那段經歷提供了一個警世故事。
2021年2月5日
展望2021:貨幣政策應避免急轉彎
張明:從三駕馬車來看,去年中國經濟復甦有不均衡性,今年出口與房地產投資增速或難以繼續改善。六大因素導致政策應避免急轉彎。
2021年2月2日
別對「逼空大戰」感覺太好
普倫德:散戶打敗對沖基金看似可喜,實則忽視了估值與基本面的脫節,加劇了資本錯配,阻止了淘汰效率最低下企業和提高生產率的努力。
2021年2月2日
正在改變的秩序:GME逼空折射美國社會風險
章凱愷:GME事件中,除了美股散戶組織協調性和顯著效果令人關注,背後理由也耐人尋味;金融秩序、社會資本關係、貨幣政策框架,都在改變。
2021年2月2日
票據利率嚴重倒掛折射出什麼機構行為和經濟預期?
蔡浩、李海靜:為了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央行會對信貸收斂的節奏加以控制,避免融資環境大起大落、導致信用風險爆發。
2021年2月1日
央行「緊貨幣」三問
鍾正生、張璐:在央行喊話市場之下,貨幣政策取向愈顯迷茫。近期流動性為什麼緊,央行緊貨幣的觸發因素是什麼,如何把握2021年貨幣政策特徵?
2021年2月1日
著名價值投資者批評美聯儲的干預措施掩蓋了風險
對沖基金Baupost Group創始人克拉爾曼將投資者比作溫水裡的青蛙,稱美聯儲和美國政府的持續干預讓投資者已經意識不到風險。
2021年1月21日
美國將迎高通脹 國債持有者將為刺激計劃買單
西格爾:美國過去一年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刺激並不是通過提高稅收或向公眾發行債券來支付的,為此買單的將是美國國債的持有者。
2021年1月21日
信貸市場面臨風險
目前存在大量樂觀情緒的信貸市場就像一座積木塔,如果央行不再為其提供重要支撐,這座塔可能會開始搖晃。
2021年1月18日
美國通脹壓力已在醞釀之中
邰蒂:美聯儲的語氣仍然鴿派。但通脹的概率已從「非常低」變為「不太低」。投資者現在對沖自己的押注是對的。
2021年1月15日
美聯儲主席:未考慮「退出」寬鬆政策
鮑威爾試圖消除人們對美聯儲將削減資產購買規模的擔憂,但他的講話依然未能阻止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
2021年1月15日
華盛頓抗議背後的政治經濟學
胡月曉:美國街頭抗議來自政治極化,那麼根源在哪裡?經濟低迷並不一定帶來政治極化,兩級分化、中產消融,才是帶來政治極化的直接原因。
2021年1月13日
2020年全球貨幣政策回顧與影響
趙翔:新冠疫情下全球主要央行運用的貨幣政策可歸為利率調整、資產購買、信貸寬鬆三類,那麼這些手段是否達成了設計目標?有何潛在影響?
2021年1月6日
中國央行設法平衡流動性和槓桿
在中國快速但不均衡的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央行正在努力控制槓桿,同時又要確保不過度限制資金流向企業和家庭。
2021年1月4日
2021年投資者應注意哪些風險?
埃里安:2020年金融市場與經濟已有的鴻溝進一步急劇擴大。在流動性驅動的上漲過後,央行慷慨解囊也許不是可持續之道。
2020年12月25日
2021:中國經濟政策大變局
徐瑾:中央經濟工作有什麼信號?面對中國經濟的老問題,如何處理?當強調內循環甚至需求側時,意味著中國開始了戰略轉移,即面向內在。
2020年12月21日
歐洲央行暗示將出台更多貨幣刺激
最新公布的會議紀要描繪了嚴峻前景,稱由於明年也可能要繼續實施抗疫封鎖,歐元區經濟可能「比此前預期的更加坎坷」。
2020年11月27日
馬拉多納對貨幣政策的貢獻
馬拉多納控球技巧舉世聞名,但很少有人知道,馬拉多納的球技曾被用來構建史上最令人難忘的貨幣政策類比之一。願他在足球和央行的史冊中被銘記。
2020年11月26日
如何走出全球流動性陷阱?
戈皮納斯:現在全球陷入了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的作用有限,要想從新冠危機中復甦,財政政策需要發揮主要作用。
2020年11月5日
歐洲疫情復燃引發二次衰退擔憂
經濟學家們警告,新冠感染人數上升以及歐洲各國政府對人員流動的新限制,意味著很多國家將在第四季度出現負增長。
2020年10月19日
美聯儲主席呼籲實施更多財政刺激
鮑威爾向國會和白宮坦言,如果財政支持力度不足,復甦將有停滯的危險。但大選臨近,他的言論能產生多大影響,尚存疑問。
2020年10月13日
Lex專欄:負利率或可發揮積極作用
負利率的潛在好處不應忽視,但時機很重要。一旦新冠疫情相關不確定性減少、經濟復甦開始,將利率推至零以下將發揮最大的作用。
2020年9月30日
通脹是未來最大變數
胡偉俊:首先,如果出現通脹的趨勢性上行,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極大影響。其次,幾乎不可能預測通脹是否會出現趨勢性上行。
2020年9月8日
美國出台財政刺激新措施的希望變得渺茫
失業率意外大幅下降,抑制了共和黨和白宮在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上做出妥協的意願。白宮相信美國經濟不再刺激也會繼續復甦。
2020年9月7日
寬鬆已成西方央行「鴉片」
胡月曉:西方貨幣寬鬆,制止了金融恐慌,穩定了市場,而且還「製造」了資本市場的「繁榮」。寬鬆貨幣就如西方經濟發展的鴉片,戒掉何易?
2020年9月1日
FT社評:美聯儲轉變通脹目標是積極舉措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打破傳統,表示將容忍更高的通脹率,以提振美國的增長和就業,這是央行決策框架的重大轉變。
2020年8月31日
熱門文章
1.
每周時事分析:中國對美喊話為何一再收效不顯著?
2.
拜登簽署行政令要求審查關鍵供應鏈
3.
大宗商品「虛火」旺盛?
4.
沃爾沃與吉利汽車放棄合并計劃
5.
英國WaveTouch公司起訴華為和匯頂科技侵犯專利
6.
為什麼黑人的命也重要:讀《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個美國奴隸的生平自述》
7.
中國期貨經紀公司在銅市押注10億美元
8.
Facebook承諾未來三年為新聞內容支付10億美元
9.
遊戲驛站股價在收盤前90分鐘翻番
10.
強生疫苗可有效預防南非變種引發的重症或危重症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