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股市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凱歌香檳·HER POWER
中美貿易戰
創新經濟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下午茶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群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全球地產
標準訂閱
高端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圖輯
職業機會
數據新聞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業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股市
股市
關注
「國家隊」的退市考
華創證券鍾正生、夏天然:亞洲幾次救市先例證明,救市基金對股市而言確實為一劑強心劑。救市基金能否不辱使命,有賴於大環境的景氣程度,也需要把握退出的時機和節奏。
2015年7月28日
提前察覺泡沫並非難事
FT專欄作家普倫德:有效市場理論者認為泡沫並不存在,另一些人則認為泡沫只能事後察覺。但今年中國A股和歐元區主權債券市場的兩場泡沫證明:泡沫是可以提前察覺的。
2015年7月24日
中國如何真正保護投資者?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由於中國股市散戶眾多,股價暴跌影響了人們的儲蓄、收入和福祉。因此,中國政府保護投資者的本能可以理解,但只有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資本市場,才是保護投資者的最佳方式。
2015年7月23日
股災後應反思改進跌停板制度
FT中文網撰稿人何治國、王健、余劍峰:中國股市暴跌因素之一是跌停板制度,市場流動性衰竭時反而放大了拋售壓力,這一缺陷在槓桿式交易的大環境下尤為突出。
2015年7月23日
別對中國股市下跌幸災樂禍
FT國際首席金融記者桑曉霓:當今金融市場聯繫日益緊密,中國股市下跌的漣漪效應很可能會對外匯、大宗商品、信貸和國債等市場造成持久影響,還會影響到在華外企的命運。
2015年7月16日
中國股市:讓「政策牛」退休
上海交大中國金融研究院錢軍:A股暴漲存在「泡沫」,上市公司總現金流甚至不及日本;監管問題在於 「瘋牛」期對槓桿飆升控制不足,下一步絕非頂住暴跌後再催生出一個牛市。
2015年7月14日
投機市乎?政策市乎?
前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孫滌:A股財富大洗牌導致兩周內跌掉一個法蘭西GDP,全是自編自導。股市騰漲和劇挫非常有害,救市有其必要。
2015年7月14日
中國股災的警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此次股災顯示,金融市場化風險很難用行政手段控制。如果股災發生在資本帳戶完全開放的情形下,對中國金融市場衝擊會更加猛烈。
2015年7月10日
A股市場面臨崩盤?
前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孫滌:股市像個試驗場,是驗證行為金融學的絕佳機會。中國政府手中握有的「籌碼」挺多,能否如願得到投資市場群眾運動的配合?
2015年7月2日
A股:破除短期功利主義要從政府做起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潘英麗:本輪中國A股行情起始於政府動員與呵護,由此引發市場力量與政府間的功利主義博弈。打破短期功利主義,需要標本兼治。
2015年7月1日
投資者套現防股市下跌
調查顯示,全球基金經理投資組合中的現金比例升至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2015年6月17日
中國樂見股市泡沫?
FT專欄作家普倫德:泡沫常常是經濟艱難轉型的副產品。中國如今需要從投資轉向消費。此前投資繁榮產生了一批虧損國企,而泡沫化估值可以降低資本重組的難度和成本。
2015年6月11日
泡沫有什麼不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泡沫,是金融市場最難判斷的事物之一。預測泡沫何時破滅,不僅會讓國際著名金融學家做出誤判,也常常令中央銀行家們迷失方向。
2015年6月4日
港股狂跌令人質疑滬港通
自周三以來,三家香港上市大公司的股票市值遭遇腰斬。此番暴跌凸顯香港股市在股價巨幅波動方面的脆弱性,並令人質疑,去年才啟動的連通香港與波動較大的上海股市的滬港通,是否正在改變香港股市的格局?
2015年5月22日
中國降息舉措提振亞洲股市
在增長放緩之際,中國央行此次降息並不讓人意外,受其影響亞洲主要股市紛紛上漲。分析師稱中國此舉主要是為了改善企業和地方政府現金流,央行寬鬆舉措步伐並未結束。
2015年5月11日
股市企穩後的貨幣政策猜想
上海證券胡月曉:此次A股震蕩,貨幣政策是中國官方較早祭出的應對舉措之一。近年來,貨幣政策出台時機已越發兼顧資本市場「維穩」需要。在市場恢復平靜後,貨幣政策又將向何處去?
2015年8月4日
A股暴跌為何會反覆發生?
北京大學劉玉珍:有人指責股指期貨是A股暴跌元兇,但這一外部因素並無能力左右市場走勢。下跌基本原因是場內外融資催生泡沫化,期指做空加速了股價向基本面歸。
2015年7月30日
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五大質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股災引發海外對救市、中國經濟及人民幣國際化等諸多關注。美國投資者對中國的看法和情緒轉變不小,不少投資人甚至對改革產生了質疑。
2015年7月22日
救市:多維流動性與掠奪性交易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高級講師夏春:槓桿推動的牛市必然隨著去槓桿連續下跌;買方力量為何薄弱?為什麼難以依靠機構投資者來救市?
2015年7月15日
乙未年消夏造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中國股市設計與世界各大交易所迥異:漲為赤色,跌為綠色。延續的是革命傳統,見到紅色便亢奮。本來給人希望的綠色,成為股民厭惡的顏色。
2015年7月9日
救市:禁止賣空能否降低市場不確定性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夏春:學界傾向認為賣空利大於弊,普通投資者和公司高管則相反,監管層看法搖擺不定。崩盤特點之一是謬誤言論層出不窮,暴跌能否鼓勵學界加大中國市場研究?
2015年7月7日
世行對中國金融改革發出預警
世行報告稱,中國正向可持續性更強的模式轉型,未來幾年放緩既在預料之中、也在有序進行。不過中國必須採取緊急措施,從根本上改變政府在金融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2015年7月1日
降息降準難以迴避五大問題
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小股災後,中國央行宣布降息且定向降準,難脫救市之名,國家牛市將更加深入人心。如何處理股市裡的槓桿?如何讓股市從瘋牛變慢牛?
2015年6月29日
牛市不需「國家戰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A股走高導致國內外投資者的態度出現反差。A股低位反彈源自流動性寬鬆和改革預期,但面臨較大風險時,政府與投資者應該防範股市風險與泡沫的積聚。
2015年6月17日
聰明的投資者不扎堆
FT專欄作家凱:謹慎投資離不開多元化,但現代投資者的「跟風行為」,意味著短期內幾乎所有種類的資產之間都相互關聯。這導致的結果就是,誰也賺不到錢。
2015年6月8日
短線觀點:投資中國券商不靠譜
中國券商近來在香港競相募資,以支撐其內地融資交易業務。不過,投資它們的理由並不靠譜,那些希望在中國股市泡沫中尋找廉價獲利方式的投資者,應把目光投向別處。
2015年5月27日
中國牛市需要更堅實的基礎
FT首席商業記者桑曉霓:中國股市飆升讓人們忽略了企業的盈利壓力和違約風險。飆升要想建立在更堅實的基礎上,還是要靠更有實質性內容的故事和實打實的企業。
2015年5月21日
投機性泡沫將破壞中國轉型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卓賢:中國經濟冷、股市熱的背後潛藏著轉型和泡沫互動的邏輯。經濟轉型期容易產生泡沫,其中生產性泡沫有利於創新,而投機性泡沫卻阻礙轉型,且兩者間往往僅一步之遙。
2015年5月11日
Lex專欄:中印股市分化讓機構踏空
經濟基本面低迷的中國股市持續上漲;宏觀數據強勁的印度股市卻出現下跌,中印股市的分化讓機構投資者措手不及。儘管市場恐慌情緒正在聚集,但中國股市仍有進一步跑贏印度的空間。
2015年4月28日
中國降準舉措未能提振股市
因中國證監會上周五晚公布收緊融資融券規定,央行降準舉措的利好影響受抑
2015年4月20日
A股是否會出現「黑天鵝」事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中國股市暴漲帶來散戶跑步進場趨勢,泡沫破裂可能導致「黑天鵝」效應:在利率市場化、影子銀行興起背景下,這可能對經濟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2015年4月16日
熱門文章
1.
西方影評怎麼看《流浪地球》?
2.
危機與自負:周厲王的失敗改革
3.
軟預算約束新癥狀:驕傲的高鐵
4.
中國新貿易提議好過關稅戰
5.
王小帥:中國像猛獸一樣往前沖!
6.
任正非稱孟晚舟遭逮捕是出於「政治動機」
7.
滴滴的戰略懸崖
8.
克什米爾恐襲令印中關係再度緊張
9.
貿易談判積極跡象推高中國股市
10.
Lex專欄:貿易戰不會讓中國中車脫軌
|‹
上一頁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