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科學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别報導
開啟貨運行業物聯網時代
特别策劃 - 換腦Rewired
全球生物製藥彈性指數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下午茶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群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全球地產
標準訂閱
高端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數據新聞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業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科學
關注
七國科學家呼籲暫停生殖系基因編輯
全球知名科學家在《自然》雜誌撰文,呼籲暫停生殖系基因編輯,就相關倫理道德問題進行討論,並建立國際協調框架。
2019年3月15日
常博逸:人工智慧將「強化」人類
常博逸接受採訪表示,在「奇點」到來之前,便攜式、個人化的人工智慧設備的發展就會徹底改變人類社會與經濟。
2019年2月22日
諾獎得主斯特里克蘭:我10歲對激光一見鍾情
斯特里克蘭:我從小就在數學和科學方面表現出色,但那時的普遍看法是,這些都是「男生的科目」。這種局面正在改變,但我們的工作還遠未完成。
2018年12月13日
千克重新定義:計量學重要時刻
阿胡賈:千克的定義將不再是國際千克原器,而是用普朗克常數計算,後者在量子物理學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2018年11月20日
氣候變化:科學能否攻克政治未解決的難題?
巴特勒:限制碳排放的最佳希望在於把科學應用至能源市場。如果政治無法解決氣候變化,或許科學和經濟學能做得更好。
2018年11月5日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傳達出的信號
阿胡賈: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似乎在糾正幾個長期存在的錯誤,向女性和年輕研究者發出的信號是,他們的發現將得到賞識。
2018年11月5日
中國將開建該國首個南極機場
多個國家已在南極營運著幾十條能夠起降小型科考飛行器的跑道,美國的佔總量的大約五分之一。
2018年10月29日
中國離諾貝爾獎越來越遠
鄧聿文:缺乏自由思想和言論空間,官本位的行政體制和科研體制抑制人才成長,是影響科研、學術、創新的主要問題。
2018年10月12日
中國科學家為什麼離諾貝爾獎很遠?
王元豐:中國需要通過制度安排讓科學研究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讓科學家不將獲得科技獎勵、人才稱號作為奮鬥目標。
2018年10月11日
「特朗普現象」促使科學家從政
邰蒂:美國政壇有科學背景的人少得驚人,但特朗普上台讓傳統上不願從政的科學家們意識到,有人在對科學宣戰。
2018年9月28日
美國宇航局展開「追日」任務
8月12日發射升空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將飛到比之前任何航天器都更接近太陽的地方。這註定是一次非凡的旅程。
2018年8月14日
人為什麼做夢?
庫克森: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夢是無用的睡眠副產品,但多數睡眠科學家認為,夢有兩個功能性好處,一是解決問題和創造性,二是情緒治療。
2018年6月22日
建造可以「自愈」的城市
麥道尼克:我的研究目標是創造足夠複雜的材料和工程系統,使它們能夠感知損壞,並進行自我修復。
2018年5月31日
人們受夠了專家,但為何仍然喜愛霍金?
哈福德:地球上最知名科學家的身份固然有助於霍金說服別人,但霍金明白辱罵無用。他尊重我們,並激發了我們的熱情。
2018年3月22日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他從20多歲起患上運動神經元疾病,只能坐輪椅,藉助電腦講話和寫作。他曾是劍橋大學數學教授,著有《時間簡史》。
2018年3月14日
中國建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首台天線樣機
中國一家研究所製造出有10個國家參與的SKA項目的首台天線樣機,這是中國崛起為世界科學大國的一個里程碑。
2018年2月7日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這是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以來,用同樣方法克隆的首批靈長類動物。中國研究者表示無意將這種克隆方法應用於人類。
2018年1月25日
採訪丘成桐:中美科技競賽,誰會贏?
特朗普國家安全戰略的導向,對於中國學者到美國進修、就業、拿簽證,是不是有所影響?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如何看?
2018年1月5日
還能進步:一個數學老師的前半學期總結
凱拉韋:我已成功度過了半學期,但我想艱難的時刻尚未到來。希望當我終於知道教書是怎麼回事時,我能告訴別人「我愛教書」。
2017年11月6日
基因編輯展示更大治療潛力
美國的兩個科學家團隊分別發表論文,介紹各自取得的進展,突顯基因組編輯方法在治療遺傳疾病方面具有更大前景。
2017年10月26日
人類首次觀測到中子星併合
科學家們宣布首次直接探測到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此次併合產生時空擾動,還將重金屬原子送入太空。
2017年10月17日
走入歐洲最大的數據可視化實驗室
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一間實驗室,一個地球的圖像在一排高清大屏幕上轉動著。這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大型可視化顯示平台之一。
2017年9月7日
特朗普總統的科學工作不及格
王元豐:在科研人員和預算問題上,特朗普的工作都不令人看好。他不以事實為依據的作風,也讓科學界難以接受。
2017年6月23日
騰訊副總裁姚星:我們為什麼要投入AI研究?
姚星帶領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是騰訊首個從事原創科學研究的單位。該團隊有一個清楚的視野:引領科技界,不再跟隨。
2017年3月28日
改變人類未來的五大科技
五大科技將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這五大科技是生物科技、人工智慧、可再生能源、網路接入技術和智慧家電。
2017年3月14日
科學家擔心特朗普損害美國科學發展
在今年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與會者表達了對特朗普政府的擔憂,除了擔心經費被砍,他們更擔心特朗普對待科學的態度。
2017年2月21日
科學家找到老鼠「殺手開關」
通過對古老大腦迴路進行深入研究,科學家們找到了可以把性情溫和的老鼠變成兇猛的掠食者的神經元。
2017年1月13日
基因研究:英國白蠟樹對枯梢病抵抗力較強
英國白蠟樹更有可能攜帶抵禦白蠟樹枯梢病的基因。這種疾病有可能導致90%的歐洲大陸白蠟樹種群死亡。
2016年12月27日
美國人預期壽命縮短說明什麼?
2015年美國人預期壽命意外縮短。這是暫時現象,還是說明肥胖正開始抹殺公共衛生方面令人矚目的進步?
2016年12月27日
英國首批「三親嬰兒」有望2018年誕生
英國監管機構正對線粒體置換療法的安全性進行評估,若能如期通過,英國將誕生擁有兩名女性和一名男性DNA的嬰兒。
2016年12月1日
大猩猩應受到人類善待
阿胡賈:和人類同屬於靈長目的大猩猩通過它們的生動表情提醒我們,我們在進化過程中曾經共享同一個祖先。
2016年10月27日
熱門文章
1.
美國社會已喪失進行冷戰的條件
2.
中國34家科技公司被要求一個月內整改
3.
美元是問題還是答案?
4.
Lex專欄:壞帳銀行華融自身陷入困境
5.
拜登將宣布從阿富汗撤出全部美軍
6.
人民幣數位化將挑戰美元主導地位
7.
關於新冠疫苗混合接種的四個問題
8.
伊朗計劃提高濃縮鈾丰度至60%
9.
央行及中印消費者止住了金價下滑
10.
中美兩國奢侈品消費欲不減 路威酩軒Q1銷售額超預期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