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時尚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單霽翔:文明古國要「喚醒」文物

方翔:出席博鰲論壇的故宮院長單霽翔強調用輕鬆幽默、互動實用的手段接近民衆,他要「喚醒」文物。
2017年3月29日

在電影院看電影,怎能不生氣?

白天: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愉悅度不僅取決於電影,還取決於觀影的文明水準。一些中國人還來不及想起尊重他人。
2017年3月24日

《愛樂之城》:夢想才更真實

牟堅:這部電影是靈魂的直擊,用歌舞掩飾現實的殘忍與不堪,強調進入夢想纔是更真實的生活。
2017年3月13日

當89歲的奧斯卡遭遇社群媒體

曹峻:89歲高齡的奧斯卡屢被詬病保守、拘泥規則,今年的烏龍事件卻讓它成了網路段子手的狂歡。
2017年3月2日

中國「粉紅經濟」男女有別?

陳亞亞:「男同」和「女同」企業,在市場基礎和營利模式上都大不相同。「女同」羣體在公共視野中更不被重視。
2017年3月1日

探訪上海「羣演」市場

肖慧:羣衆演員魚龍混雜,來自社會不同層級,有著不同職業、家庭背景的人們,在這個「地下」行業裏演繹人生。
2017年2月27日

中國「粉紅經濟」崛起?

陳亞亞:聚焦LGBT人羣的「粉紅經濟」在西方因商業目的被質疑,在中國內地則客觀上增強了這個羣體的可見度。
2017年2月15日

中國「洋劇迷」在追什麼劇?

張無忌:傳統英美日韓劇已無法滿足中國洋劇迷的需求,他們開始跟著生機勃勃的小語種字幕組,追熱門小語種劇。
2017年2月7日

一場尷尬的全家「春節遊」

白天:春節帶著父母去西安旅遊,雖然對提價已有心理準備,沒想到還是一路各種無奈與憋屈。
2017年2月6日

香港商人馮詠儀的美食地圖

香港馮氏集團零售業務總裁馮詠儀回顧了與密友Tommy Hilfiger常去的紐約餐廳及香港、上海的心儀餐廳。
2017年2月2日

去委內瑞拉看「雷電交加」

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是全球雷電最頻繁之地。每年平均297天的電閃雷鳴,催生出「欣賞閃電」特色遊。
2017年2月2日

馬拉加西:世界盡頭的旅遊天堂

這裏被譽爲世界第八大洲,野生物種豐富,90%爲本島獨有。但糟糕的政治環境和交通狀況阻礙了旅遊業發展。
2017年2月1日

倫敦那些好喫不便宜的中式小喫店

春節期間倫敦中國遊客驟增。FT爲中國遊客精選5家中式小喫餐廳,位置可飽覽倫敦美景,食材好到讓你忘了高價。
2017年1月30日

中國「網紅」賺錢容易嗎?

蘇婭:成爲一時的「網紅」並不難,成爲保質期長的「網紅」很難,把「網紅」的知名度產業化則更難。
2017年1月25日

不再風光的中國「外企白領」

蘇婭:十年前,中國外企白領被認爲是標準的中產階級,而今一些京滬外企白領甚至不再認爲自己是中產階級。
2017年1月13日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聽什麼?

張璐詩:歐洲人喜歡在元旦前夕狂歡至深夜,第二天打開電視機聽一場舒緩的音樂會。在奧地利,這習慣延續至今。現有90個國家直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21年10月28日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生活話題

房價、子女教育是中國中產2016年最關注的生活類話題。藝術展覽行業成長神速,電影市場的泡沫卻正在被戳破。
2016年12月27日

從美國大選到「雙11」

陳莎莎:這幾天來,中國的微信朋友圈相繼被「美國大選」和「雙11」刷屏。而這兩件事,都與選擇有關。
2016年11月11日

中國孩子會「去國際化」嗎?

Jeffrey Sprafkin:中國收緊義務教育階段中國籍孩子的「國際教育」,這會使中國孩子走向「去國際化」嗎?
2016年11月8日

中國國際課程動了誰的乳酪?

蘇婭:近日,上海市開始整頓中國籍初中、小學生的國際課程,逐步清退外資,而「教育主權」則成爲新名詞。
2016年11月8日

中國藝術藏家最缺「朋友圈」

方翔:收藏圈尤其看重人脈,找對圈、跟對人,才能買到精品。而「朋友圈」恰恰是中國藝術市場最稀缺的資源。
2016年10月26日

馬雲和斯皮爾伯格,配不配?

曹峻: 王健林直接投資索尼全球大片,樂視讓張藝謀和馬特•戴蒙合作,中國電影和好萊塢的相親纔剛開始。
2016年10月19日

一個高中生眼中的奇葩家長羣

胡競婕:作爲多年潛伏在我媽「家長羣」中的老司機,我給中國家長奇葩行爲排了序。大人的世界真複雜。
2016年10月13日

英國爲何實施「上海數學教學法」?

何越:英國教育部學校部部長解釋爲何引進上海數學教學法,但PISA測試負責人指出英式數學教育更死記硬背。
2016年10月9日
|‹上一頁‹‹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