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博物館

對話布魯克林博物館館長安•帕斯特納克

吳可佳:被譽爲「當代藝術界的搖滾明星」的安認爲,博物館應有勇氣探究敏感話題,如:大規模監禁、種族問題等。
2020年2月14日

一位收藏中國古董的英國大藏家

張璐詩:威廉•巴勒爵士藏有1800件中國藏品,晚明、清朝器物五六百件,甚至還藏有40多件新石器時代的器物。
2021年10月28日

達芬奇作品的借展糾紛

宋佩芬:爲紀念達芬奇逝世500週年,今年的達芬奇回顧展是羅浮宮一大盛事。但在向義大利借展品時遇到阻力。
2019年2月22日

專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新館長霍倫

吳可佳:霍倫說,人們看球賽會提前瞭解球隊,但多數觀衆來大都會卻不做任何準備。大都會將幫觀衆「預習」。
2018年12月7日

國與國之間的「文物移民」

趙瀟:珍貴文物「移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可能物歸原國嗎?英國史學家霍爾布魯克細說源頭。
2018年7月18日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的來龍去脈

趙瀟:大英博物館有2.5萬多件中國文物。我從藏品捐贈人斯隆爵爺開始,理清了中國藏品的幾次重大來源。
2018年5月31日

汪濤:青銅器藏家主要是中國人

吳可佳:汪濤博士指出,藏家越來越重視藝術品內涵和歷史傳承。青銅器量少價高,藏家多是對中國歷史有情結。
2018年5月18日

汪濤:青銅器後的另一個宋徽宗

吳可佳: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吉金鑑古」中國皇室青銅器展彙集中外博物館珍藏。策展人汪濤詳解全新策展視角。
2018年5月11日

讓非洲劫掠藝術品「回家」

達利:法國總統馬克宏承諾歸還當初從非洲劫掠的藝術品,由此帶來的輿論道德壓力將對其他地區產生影響。
2018年4月25日

阿布扎比羅浮宮:野心與視野

吳可佳:醞釀逾十年的阿布扎比羅浮宮已對外開放。這座強調普世性並聚焦全球的博物館會改變世界文化版圖嗎?
2018年1月5日

巴黎伊夫•聖羅蘭博物館開放

張璐詩:高級定製時裝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已不復存在,聖羅蘭博物館是對20世紀生活方式的一種呈現。
2021年10月28日

克拉克:博物館必須適應年輕觀衆

吳可佳:V&A策展人克拉克表示,年輕觀衆特別期待從新技術中看到佛教藝術的內容,因此必須適應他們的要求。
2017年9月15日

克拉克:觀衆對「編年布展」沒興趣

吳可佳:V&A策展人克拉克講述如何用全新布展理念,向西方普通觀衆展示東方佛教雕塑藝術,並解釋佛教文化。
2017年9月8日

單霽翔:文明古國要「喚醒」文物

方翔:出席博鰲論壇的故宮院長單霽翔強調用輕鬆幽默、互動實用的手段接近民衆,他要「喚醒」文物。
2017年3月29日

恐龍走了,藍鯨來了

一具恐龍骨架雄踞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100多年,讓參觀者感受到造物之神奇,現在它將被一具藍鯨骨架取代。
2017年2月1日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牽手上海科技館

吳可佳: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上海科技館擬探討共同策展或交換展覽。目前,倫敦「物種滅絕」展正在上海展出。
2016年11月11日

向公衆解釋館藏,很難!

吳可佳: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麥克•迪克森爵士希望能啓發年輕人將科學作爲事業方向。
2016年11月6日

讓博物館傳播文明

羅斯:僅僅倫敦三家博物館吸引的遊客數量就超過了威尼斯,但與脫歐相關的不確定性損害了英國文化產業的前景。
2016年10月8日

大都會藝博館爲何出售中國瓷器?

馬繼東:儘管此次委託拍賣的瓷器,精品比例很少,但訊息一經傳出,仍然在中國古董收藏圈引發強烈震動。
2016年9月13日

古董裝:時裝品牌的新價值

各大時裝品牌意識到,表達底蘊,得透過古董裝講故事。他們從時裝藏家等處回購自家古董裝,籌建檔案館。
2016年9月9日

清華藝術博物館的藏品難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即將亮相的清華藝術博物館將面臨現當代藝術品匱乏以及平衡行政干預的挑戰。
2016年9月6日

中國博物館IP開發不容樂觀

馬繼東:中國正計劃選擇百家博物館試點IP研發與產業轉型。中國博物館IP運營產業大局初定,但春天遠未到來。
2016年8月23日

何慕文:我最想與趙孟頫徹夜長談

吳可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對出仕元朝的宋室後代趙孟頫最感興趣,他認爲中國元朝藝術更加個人化。
2016年6月24日

期待中國藏家多支援公共文化

吳可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何慕文強調,公共博物館藏品多元化使博物館對藝術的研究、教育和展覽更有意義。
2016年6月17日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