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面臨漫長「康復期」

沃爾夫:必要的債務重組將會曠日持久且混亂不堪,而且在此期間,民衆和經濟將會遭受痛苦。
2022年2月17日

數位幣未來的冀與脅

普拉薩德:數位幣正在撼動國內和國際金融。這將帶來許多好處,但發展中經濟體可能發現自己置身於不斷擴大的全球金融鴻溝的錯誤一邊。
2022年2月15日

低成長和高通膨的「後新冠」世界

夏爾馬:隨著刺激措施退出,各經濟體能以多快的速度成長?人口和生產率的趨勢表明,本十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比上個十年更慢。
2022年2月14日

亞洲經濟成長將超過美洲和歐洲

隨著疫情緩解,該地區將在未來兩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的最大增幅。
2022年2月2日

IMF:全球經濟復甦面臨「多重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至4.4%,到2023年進一步放緩至3.8%。
2022年1月26日

通往全球復甦的道路曲折而危險

沃爾夫:全球復甦面臨三大障礙,即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供應短缺和高通膨,這三方面的風險都偏向下行。
2022年1月26日

2022黑天鵝的猜想

程實、張弘頊:三種不確定因素相互聯動或使得全球市場預期產生新的變化,從而增加全球金融系統內部複雜性與不確定性,終將提高黑天鵝事件發生機率。
2022年1月25日

Lex專欄:資產泡沫讓全球財富成長與GDP脫鉤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認爲,不斷上漲的資產價格已經打破了GDP成長與資產淨值成長之間的傳統聯繫,後者日益將前者拋在身後。
2022年1月24日

FT社評:避免「雙軌」經濟復甦

新冠疫情的後遺症是富裕世界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美聯準爲應對通膨而收緊貨幣政策,很可能加深這一差距。
2022年1月24日

展望2022:強勁復甦背後潛藏著深層次風險

沃爾夫: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衝擊及2021年意外的強勁復甦和通膨之後,2022年我們可能會遇到什麼?
2022年1月19日

世界銀行:雙速復甦將加劇不平等

在週二發佈的最新經濟預測中,世行警告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將使發展中國家進一步落後於富裕世界。
2022年1月12日

2022年十大經濟趨勢

夏爾馬:新冠疫情已經連續第二年重塑世界,加快了從人口出生率下降到數字革命的許多趨勢。本文展望這些趨勢可能如何界定2022年。
2022年1月4日

美國依然是最受信任的投資對象國

黃鎣祺:據Kearney報告,在全球主要跨國公司對投資預期表現出消極之際,美國再次蟬聯跨國公司最受信任國家榜首,此爲連續第九年位居榜首。
2021年12月17日

拜登應該在與習近平對話的基礎上再做點什麼

佐利克:是遷就對華鷹派,還是努力在對華接觸上取得成果,拜登面臨選擇。他必須對脫離接觸是否最符合美國利益有個判斷。
2021年12月9日

新興市場外資流入突然減速

除中國外的新興市場缺乏成長,加上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和美元走強,使投資者對其資產的興趣枯竭。
2021年12月9日

經合組織:Omicron變種可能加劇供應短缺和通膨

經合組織警告稱,Omicron變種增加了不確定性,可能對復甦構成威脅,推遲恢復正常或出現更糟糕的情況。
2021年12月1日

FT社評:圍繞Omicron的問題仍多過答案

追求確定性的投資者至少可以明確,更具傳染性的毒株肯定不利於成長。但新變種對通膨的影響還不太確定。
2021年12月1日

歐盟規劃3000億歐元全球基建支出 抗衡中國

「全球門戶」計劃不會明確宣示要替代中資項目,但將強調提供「基於價值觀」的選項及「合乎道德的做法」。
2021年11月30日

全球派息有望在2021年底前超過疫情前水準

根據Janus Henderson的最新測算,全球範圍內的股東派息同比成長了22%。
2021年11月15日

新冠動盪仍對過度延伸的供應鏈造成壓力

延誤和經濟的不確定性促使企業全面改革其物流安排。
2021年11月15日

數字時代房地產爲何仍是財富主角?

福魯哈爾:麥肯錫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全球10個大國三分之二的資產淨值仍儲存在房地產和土地上。爲什麼?
2021年11月29日

1970年代的滯脹不太可能重演

陳敏蘭:1970年代能源危機無疑是引發滯脹的主要原因,而如今能源短缺現象與那時不同,當前供應瓶頸並非永久性,且央行控制高通膨的能力已改善。
2021年11月10日

通膨飆升給主要經濟體帶來負實際利率

各國央行也不願過於突然地收緊貨幣政策,認爲價格飆升是暫時的。
2021年11月9日

COP26的最低目標應該是什麼?

沃爾夫:要實現1.5攝氏度的溫控目標,各國必須在COP26承諾大幅加快減排速度,僅承諾30年後實現「淨零」是不夠的。
2021年10月28日
|‹上一頁‹‹1718192021222324252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