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T《投資參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年輕族群推動了整體消費者借貸的熱潮,背後源自於為了滿足借貸需求而激增的線上貸款服務。如果有關單位希望去保護弱勢的借貸方,得更努力地去管理消費信貸行業。
根據我們每月評估消費者借貸意願的調查顯示,近年來的借貸意願已轉向年輕人,35歲或以上的消費者,其借貸意願相對降溫。
我們認為這部份反映了購屋者所面對的貸款限制,這樣的族群通常年齡稍長。事實上如此明顯的轉變在2016年3月已出現,當時地方政府開始監管泡沫化的房地產市場。年紀較大的消費者在我們的最新調查中表明將減少借貸,而年輕族群(特別是25歲、26歲者)的借貸意願則相對增加。
雖然政府對房貸踩了剎車,一批新的線上借貸平台卻願意為年輕借款人提供貸款,資助他們購物。
FT《投資參考》的調查數據反映了以上這種承受債務能力的增加。舉例來說,在我們的智能手機調查中,18到24歲的受訪者願意通過分期付款購買下一款手機的人數,自2016年起穩步增長。
政府也許會熱衷鼓勵消費,但同一時間,政府顯然也因為家庭貸款的激增而感到震驚,除了對房貸搬出限制措施,監管範圍還擴大到線上P2P借貸及其他新興信貸通路。
許多線上貸款管道沒有執照,並且無法合理評量借貸者的還款能力,未來這些次級貸款者,有可能成為金融體系里的壞帳新來源。
(責編郵箱:silva.shih@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