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迪恩•拉赫曼 - FT中文網
吉迪恩•拉赫曼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以色列可能走上危險道路

拉赫曼:哈馬斯發動襲擊前,以色列究竟哪裏出了問題?右翼和中間派可能互相指責,而這可能使以色列走上一條危險的道路。
2023年10月9日

達沃斯論壇締造的世界會分崩離析嗎?

拉赫曼:籠罩世界經濟論壇的擔憂是,長久的和平、繁榮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可能即將結束。
2023年1月16日

土耳其是氣人但不可或缺的北約成員

拉赫曼:若沒有難打交道的艾爾段,北約的日子會不會更好過?絕對不會。把掌控著黑海入海口的土耳其踢出北約將是一場戰略災難。
2022年7月6日

爲什麼美國可能成爲能源戰的真正贏家

拉赫曼:俄羅斯或許可以在短期以斷供向西方施壓,但它將失去作爲能源超級大國的地位,而美國從長期來看處於有利地位。
2022年6月30日

烏克蘭危機將撼動世界

拉赫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也會給自己和整個西方造成嚴重經濟後果。
2022年2月25日

一個分裂的歐洲如何對抗俄羅斯?

拉赫曼:目前是西歐大國自顧不暇、注意力格外分散的時刻,這可能成爲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東歐採取行動的絕佳時機。
2022年1月25日

英法爭端危及西方陣營

拉赫曼:強森和馬克宏都有政治動機把英法爭端繼續下去,但英法的惡劣關係可能會蔓延和感染到北約、七國集團和從氣候變化到貿易的各類國際談判。
2021年11月2日

阿富汗局勢坐實「後美國世界」

拉赫曼:喀布爾再度落入塔利班之手將終結美國在阿富汗的影響力,而中國將歡迎「後美國世界」來臨的進一步證據。
2021年8月17日

美中對立讓市場經濟學開倒車

拉赫曼:隨著中美等大國之間地緣政治緊張升溫,國家干預經濟重新成爲時尚,各國如今又都熱衷於搞產業政策、經濟自立那一套。
2021年5月11日

人口減少阻擋不住中國崛起

拉赫曼:人口結構將一如既往地塑造世界政治。但在21世紀,年輕人口成長與國力增強之間的歷史聯繫,正讓位於一些更復雜的因素。
2021年5月4日

世界要汲取印度抗疫失策的教訓

拉赫曼:傲慢自大的態度會受到新冠疫情的懲罰,未能利用第一波疫情減弱爲疫情捲土重來做好準備的印度就是一個例證。
2021年4月27日

美國對民主失靈並不免疫

拉赫曼:川普暗示不會接受失敗,這讓美國民主面臨空前壓力。如果民主在美國失靈,那將是一場全球悲劇。
2020年11月4日

川普爲何呼籲「愛國主義教育」?

拉赫曼:透過在種族和社會緊張加劇之際高調批評「1619項目」,川普意在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陷入棘手境地。
2020年10月10日

核威懾遭弱化的危險

拉赫曼:當今的世界領導人不再那麼憂慮核武器。這種相對放鬆的心態似乎讓擁核國家更願意承受軍事對抗的風險。
2020年9月10日

川普能否再次贏得總統大選?

拉赫曼:如果美國民主黨把注意力集中在選舉結果被竊取的危險上,就有可能低估川普不作弊但依然獲勝的風險,民調並不能說明一切。
2020年8月26日

新冠疫情可能撲滅民粹主義

拉赫曼:隨著川普和博索納羅應對新冠疫情方式的災難性結果日益顯現,這兩個民粹主義領導人在爲各自的無能付出重大政治代價。
2020年7月7日

歐盟須以退爲進保生存

拉赫曼:對於德國憲法法院做出妨礙歐洲央行開展工作的裁定,我個人認爲,出於務實和民主方面的原因,歐盟支持者應該冷靜。
2020年6月30日

勿對瑞典寬鬆抗疫戰略幸災樂禍

拉赫曼:面對新冠疫情,瑞典拒絕實行嚴格封鎖。右翼民粹主義者爲此歡呼,而左翼自由派人士則近乎「渴望」地聽到瑞典抗疫失敗。
2020年6月17日

川普、種族衝突與歷史的弧線

拉赫曼:當前的動盪看似川普的災難,但歷史表明,暴力騷亂常常會把美國選民,尤其是白人選民,推向右翼。
2020年6月3日

自由主義者必須準備反擊

拉赫曼:隨著各國艱難恢復經濟,自由主義者的傳統關切可能被漠視,被視爲不必要的奢侈品。
2020年5月14日

新冠疫情可能會促使全球停火

拉赫曼:聯合國呼籲停火與各國對新冠肺炎的真實恐懼結合起來,可能會讓一些交戰方獲得退出衝突所需要的藉口。
2020年4月29日

領土吞併:死灰復燃的危險理念

拉赫曼:主張改變國界本身未必是不正當的。關鍵是這樣的改變必須透過談判達成。允許不受挑戰的吞併是極其危險的,最終會導致戰爭。
2020年3月11日

拜登上臺不會抹去川普印跡

拉赫曼:雖然人們希望拜登上臺可以將美國拉回正軌,但川普已深深改變了美國自身及其對外關係,民主黨也並非全然反對他的做法。
2020年3月11日
關於吉迪恩•拉赫曼: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