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第一時間解讀》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A-List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民航業併購:國資委不妨放手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破天荒頭一次,一家中國國有的航空公司嘗試動用一系列市場手段狙擊對手,實現併購目的──幾十年來「習慣」干預的中國政府,何不也試一試讓股東的歸股東,市場的歸市場?
2007年9月28日
煤層氣開發:只要專營便枉然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一種既節能又環保、中國天然擁有巨大儲量又給予了種種優惠政策的能源,竟然在地下苦等了十年都等不到合格的採掘者──既然已經用十年來證明了專營制度的浪費和無效,為什麼還要繼續呢?
2007年9月25日
中國的銀行會「飛」嗎?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中國的大小銀行突然對租飛機有了興趣。表面上不過是稀鬆平常的新業務拓展,背後卻是政府透過金融租賃業,利用大買家地位提高產業話語權的開始。
2007年9月21日
貨幣「戰爭」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對於中國居民來說,既然中央銀行家不可以相信,既然人民幣不能擺脫美元的陰影,那麼,就選擇資產與泡沫共舞吧,無論是黃金、房產、土地等實物資產,還是股票等虛擬資產。但前提是,在國際銀行家收網之前,你不是最後的那個傻瓜。當然,這對絕大多數的中國居民來說,也是不可能的。
2007年9月20日
還有多少房價新政可以重來?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中國這一輪房價上漲,原因複雜。不過,如果將中國房價的步步高升,全部歸咎於中國政府的調控政策失敗,或許有失公平。很顯然,在一個經濟高速成長、國際資金源源流入的國家,其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將是必然。這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和北歐、東南亞國家都可以看出。
2007年9月19日
中國央行利率還將上調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中國央行這次加息,肯定不是今年最後一次。隨著CPI指數可能在今後繼續攀高,預計中國央行利率還將上調。
2007年9月17日
向大國企收紅利?易說不易行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1994年以來,中國的國有企業便無需向大股東──政府──上繳紅利。最新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似乎希望取消這一特權,加強中央對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這個目的能實現嗎?
2007年9月14日
黃金的「黃金時代」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如果你不相信中央銀行的科學,那麼你就相信黃金吧,這個傳承已有幾千年的貨幣之王或許讓你在這個被紙幣淹沒的世界經濟中找到安定。
2007年9月13日
百仕通不是萬靈藥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從外匯儲備保值增值、政策性銀行商業化、再到央企重組做大,百仕通一再被中國賦予重任,但在這個充斥著非市場因素的黑匣子里,中國能期望飛出什麼呢?
2007年9月11日
1.4兆外儲:風險還是資產?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不要以為1.4兆美元外匯儲備堆積起來比幾個珠穆朗瑪峰還高,只要市場和公眾的信心和預期逆轉,這些綠紙隨時都會灰飛煙沒。
2007年9月10日
法定準備金率:還能扛多久?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中國央行昨日決定將存款準備金率再次上調0.5%,但這肯定不是央行今年最後一次上調準備金率。只要中國國際收支順差繼續高居不下,只要人民幣升值,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能根除,流動性過剩將一直困擾中國。
2007年9月7日
中國開始對外資說「不」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8月下旬以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參股不同中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交易,相繼觸礁。美的電器向高盛定向發行新股的方案,未能獲得中國證監會通過。這是什麼原因呢?
2007年9月7日
銀行股:中國股市能否承受其重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在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的絕大多數權重集中於銀行股的情況下,中國證券市場管理層應注重市場的均衡發展,盡量平衡各個行業在證券市場的權重,否則的話,只要對銀行股消息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使中國股市走向單邊市。
2007年9月5日
中國股市再現股指爭奪戰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從中國出台的各種政策來看,政府似乎對上漲過猛的A股不滿。如果A股市場保持此前的漲幅,估計中國還將繼續實施調控政策。
2007年9月3日
中國反壟斷虛多實少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中國人大剛通過的《反壟斷法》表達了中國的兩個願望:改變外資政策,改變自己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被動局面。不過,儘管該法立意甚高,但實際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令人存疑。
2007年8月31日
2000億特債:狼來了嗎?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毫無疑問,2000億巨額的特别國債市場化發行,將不可避免給中國的債市和股市帶來衝擊,驟然的流動性收緊,將會使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急劇走高、收益率曲線陡峭上移、發行成本迅速增加。
2007年8月29日
「中國製造」應走出廉價
FT中文網財經編輯何禹欣:中國出口商品薄利多銷的哲學已病入膏肓。中國工廠應該謀求向跨國公司爭取更高的「加工費」。在製造業已然全球化的年代,中國出口加工應提升產業價值鏈,強化議價能力,甚至擁有自有品牌。走出「廉價」困局,將決定「中國製造」的前景。
2007年8月22日
中國加息:摸著石頭過河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可以肯定,這次加息,仍將不是中國央行今年的最後一次加息,在餘下的幾個月中,仍不排除中國央行繼續動用價格工具的可能。但是,對於中國經濟來說,中國央行的這些藥方能否藥到病除,或者更糟?還得替中國央行捏一把汗。
2007年8月22日
個人投資境外證券:看上去挺美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中國居民購匯出去投資證券不是問題,問題是境外投資收益是一個很難監管的範疇,一種可能的結果是,到時候通過投資收益回來的錢遠多於中國出去的錢,即使一個帳戶境外投資虧得血本無歸,但是帳上多個幾倍資金回來,又有誰能說得清楚。
2007年8月21日
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威脅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對中國來說,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將是其背後龐大的資產泡沫和嚴重的通脹膨脹:再度泛濫的全球的流動性,將把中國正在形成的資產泡沫、依稀可辨的通貨膨脹、正在升值的人民幣推至難以思議的高度。
2007年8月20日
關於《第一時間解讀》
對剛發生的重大新聞進行迅速、及時的分析和評論,由FT中文網評論員或特約評論員撰寫。
熱門文章
1.
樓市泡沫和食利者階層的形成
2.
Lex專欄:中國股市上漲的最好時光已經結束
3.
疫情未了,市場是否過於樂觀了?
4.
IMF:美中將是復甦最強勁的國家
5.
中國外賣騎手的「險途」
6.
拜登承諾打擊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
7.
拜登將如何處理特朗普的「南海遺產」?
8.
與FT共進下午茶:京兆尹主廚尹浩
9.
納粹受害者紀念日里的閱讀和思考
10.
德國施壓歐盟 要其阻止疫苗出口
|‹
上一頁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