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眼鏡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有色眼鏡】沃爾夫:西方人眼中最大的「中國謎題」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做客《有色眼鏡》,談他在試圖瞭解和描述中國時最大的困惑,以及爲何聲名不佳的中國經濟數據,在他眼中卻整體上可信。

【有色眼鏡】西方對中國的優越感已被恐懼取代?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做客《有色眼鏡》,談他如何看待西方人看待中國時帶有的優越感。他認爲,這種優越感,正在日益被恐懼所代替。

【有色眼鏡】沃爾夫:中國式資本主義可持續嗎?

FT首席經濟評論員做客《有色眼鏡》。他認爲,2016年英國脫歐、川普上臺等事件,引發全世界對民主和資本主義制度的質疑。但他堅持認爲,西方政治體制優於中國式的專制資本主義。

【有色眼鏡】吳光鎮:中國反韓是個「雙敗遊戲」

南韓《北韓經濟》駐華記者吳光鎮做客《有色眼鏡》,談過去一年中,他對薩德事件在中國社會引發的反韓情緒的近距離觀察,以及他對北韓半島局勢的研判。

【有色眼鏡】韓碧如:一個美國記者眼中的京滬之別

FT北京分社副社長韓碧如暢談她在90年代中期來華學習中文,後在SARS期間作爲記者重返中國並生活至今的經歷,以及她眼中北京與上海兩城的文化差異。

【有色眼鏡】韓碧如:中國人不能只盯著北京的藍天

FT北京分社副社長韓碧如從記者和母親的雙重視角,討論中國空氣汙染以及公衆對空氣治理的認識誤區。她說:「北京人比邢臺人更重要嗎?我認爲不是。」

【有色眼鏡】韓碧如:川普讓西方媒體喪失道德優越感?

FT北京分社副社長韓碧如認爲新聞並無「正負」之分,媒體在任何時候都不該帶有所謂道德優越感,「事實在那兒,我們就描述它」。

【有色眼鏡】白禮博:中國有些東西五千年未變

美國作家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是外國駐華記者梯隊裏的元老級人物,他深度挖掘中國新聞的那些年,恰是中國走在改革開放十字路口的八十年代。他在本期《有色眼鏡》欄目中說,中國有種東西,叫它「儒家」也好,還是「具有21世紀一黨制國家特色的法律政治文化」也罷,總之古今這兩種文化正在互相強化。

【有色眼鏡】白禮博:《中國1945》鏡鑑

如果美國一開始就站在了中國共產黨一方,歷史會改寫嗎?《中國1945》的作者、外國駐華記者裏的元老級人物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肯定地說:不會。本次訪談中,儘管他講述的是當年毛澤東和周恩來請求與美國總統羅斯福會面的歷史故事,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歷史總是對照現實的一面鏡子。

【有色眼鏡】林洸耀:集權是爲了改革

近距離報導中國近40年的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做客有色眼鏡,分享他對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執政前三年的觀察。他認爲,中共內部的反腐運動和權力回收,是爲了下一步改革創造環境。

【有色眼鏡】林洸耀:從「站起來」到「跑和跳」

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認爲,如果說毛澤東讓中國人站起來,鄧小平讓中國人開始走路,那麼習近平的政治理想就是讓中國開始跑和跳。

【有色眼鏡】2015達佛斯特輯:外媒記者看中國

在2015大連達佛斯會場上,FT中文網編輯向4位不同外媒同行提出了8個問題,看看他們眼中的中國和中國人都是什麼樣子。

【有色眼鏡】米強:我的工作就是解讀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駐京記者米強(Tom Mitchell)做客《有色眼鏡》,分享了他眼中英美媒體間的不同風格,以及他如何向西方讀者解讀中國政府和企業的運作機制。

【有色眼鏡】米強:我最難忘的兩個中國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駐京記者米強分享了他近20年的中國報導生涯中,最令他難忘或震動的兩次採訪寫稿經歷。

【有色眼鏡】米強:此刻最重要的「中國故事」

在英國《金融時報》駐京記者米強的眼中,此刻他最關注的「中國故事」是什麼?他是如何跟蹤和梳理龐雜的新聞線索的?他最想採訪的中國人是誰?

【有色眼鏡】俄羅斯老記看中國(上)

一名外國記者能採訪到習近平,肯定算是一種幸運了。作爲塔斯社駐中國分社社長,基裏洛夫面向俄羅斯報導中國新聞已20餘年。在他眼裏,今天的中國究竟長什麼樣?本期《有色眼鏡》欄目爲您呈現。

【有色眼鏡】俄羅斯老記看中國(下)

在上半集中,塔斯社駐中國分社社長基裏洛夫向我們講述了一名俄羅斯記者對中國問題的看法。下半集,他將重點聊聊普丁在東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以及自己最討厭的中國那一面。

【有色眼鏡】吉米:我與中國的四十年

63歲的菲律賓人吉米(Jaime A. FlorCruz)被稱作外國駐華記者的「元老」。他1971年來到中國作一次短期旅行,卻意外滯留,在中國一待43年。70年代,他下過地、餵過豬、上過北大。80年代初至今,他先後爲《新聞週刊》、《時代》週刊和CNN報導中國。回憶這段苦樂參半的人生歷程,他仍然慶幸「在對的時間到了對的地方」。

【有色眼鏡】吉米:讓媒體充當「看門狗」

CNN首席駐華記者吉米(Jaime A. FlorCruz)認爲,媒體的天職在於「挑戰那些過於安逸的,安撫那些遭受痛苦的」,應當讓媒體承擔起「看門狗」角色。他將外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比作一塊「馬賽克」,需要退後一步,才能看清全貌。

【有色眼鏡】吉米:我在北大的美好時光

CNN首席駐華記者吉米(Jaime A. FlorCruz)在中國70年代末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年考入北大。他說,未名湖畔的那幾年,生活艱苦匱乏,卻是他在中國43年中最美妙的一段時光。

【有色眼鏡】吉米:中國不妨放慢腳步

CNN首席駐華記者吉米(Jaime A. FlorCruz)認爲,中國社會變得更加複雜、與外部世界的關聯日益密切,使得今日治理中國的難度,已遠超過幾十年前的「毛時代」。他認爲,稍稍放慢發展速度,對中國是件好事,而怎樣凝聚人心是新一屆最高領導層面對的最大挑戰。

【有色眼鏡】《金融時報》歐陽德

歐陽德是加拿大人,FT的中國經濟記者。他住四合院,喝北京老酸奶,騎自行車進出小衚衕。在離開北京,調往上海前,歐陽德分享了他對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和央行行長周小川的印象。作爲一名「訊息靈通」人士,他對FT中文網坦言:在北京,買不起房。

【有色眼鏡】歐逸文:中國同行們讓我著迷

《紐約客》駐華記者歐逸文認爲,最近幾年是外國媒體報導中國的「黃金時代」,而中國媒體人與體制博弈的勇氣和執著讓他著迷。他還介紹了《紐約客》如何確保文章的每一個細節都準確無誤,以及他如何保護自己的訊息人不受傷害。

【有色眼鏡】歐逸文:中國進入「個人主義」時代

曾經諱言「個人主義」的中國人,已經進入人人都有夢想的時代。歐逸文如何看待「中國夢」?讓他感觸最深的一段中國經歷,是跟隨一個中國旅行團周遊歐洲。那段經歷向他展示了一個怎樣的中國?

【有色眼鏡】《紐約客》歐逸文

爲每一篇登上《紐約客》雜誌的文章,駐華記者歐逸文要花費數月時間、採訪50至80人,積攢兩、三百頁的採訪筆記。什麼樣的中國故事和中國人會吸引他的關注?擁有衆多美國上層知識分子讀者的《紐約客》雜誌在中國報導上有何獨特之處?

【有色眼鏡「兩會」特輯】中外記者看汪洋

談及他們欣賞的政治人物,兩位記者回憶了去年「十八大」會議上,《每日電訊報》記者馬謙被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點名爲「高帥富」的軼聞。

【有色眼鏡「兩會」特輯】「橡皮圖章」之辯

用「橡皮圖章」形容人大會議充滿貶義,但《每日電訊報》記者馬謙找不到更合適的辭彙。在他看來,「兩會」熙熙攘攘,就像一個劇院;南方電視臺記者李佳佳有不同看法,已經報導六屆「兩會」的她,看到更多代表開始說真話,諫真言。

【有色眼鏡「兩會」特輯】中外記者看傅瑩

「兩會」到底有多少新聞價值?南方電視臺李佳佳和英國《每日電訊報》馬謙看法很不一樣:中國記者眼中的新聞「富礦」,在英國記者看來「報無可報」。不過,兩人倒是達成一點共識:他們都喜歡人大會議的發言人,前駐英大使傅瑩。

【有色眼鏡】閭丘露薇對話林洸耀:莫言

2012年歲末,「有色眼鏡」欄目邀請資深中國媒體人閭丘露薇擔任客座主持人,對話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林洸耀先生報導中國近二十載,以大量關於中國時政的獨家報導爲在華外國媒體圈所熟知。兩位記者回顧了2012年幾件影響中國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完整影片的第五部分,談論莫言得獎。

【有色眼鏡】閭丘露薇對話林洸耀:陳光誠

2012年歲末,「有色眼鏡」欄目邀請資深中國媒體人閭丘露薇擔任客座主持人,對話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林洸耀先生報導中國近二十載,以大量關於中國時政的獨家報導爲在華外國媒體圈所熟知。兩位記者回顧了2012年幾件影響中國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完整影片的第五部分,談論陳光誠事件。

【有色眼鏡】閭丘露薇對話林洸耀:中日關係

2012年歲末,「有色眼鏡」欄目邀請資深中國媒體人閭丘露薇擔任客座主持人,對話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林洸耀先生報導中國近二十載,以大量關於中國時政的獨家報導爲在華外國媒體圈所熟知。兩位記者回顧了2012年幾件影響中國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完整影片的第四部分,談論中日關係。

【有色眼鏡】閭丘露薇對話林洸耀:薄熙來案

2012年歲末,「有色眼鏡」欄目邀請資深中國媒體人閭丘露薇擔任客座主持人,對話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林洸耀先生報導中國近二十載,以大量關於中國時政的獨家報導爲在華外國媒體圈所熟知。兩位記者回顧了2012年幾件影響中國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完整影片的第三部分,談論腐敗和薄熙來案。

【有色眼鏡】閭丘露薇對話路透社林洸耀:「新政」

2012年歲末,「有色眼鏡」欄目邀請資深中國媒體人閭丘露薇擔任客座主持人,對話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林洸耀先生報導中國近二十載,以大量關於中國時政的獨家報導爲在華外國媒體圈所熟知。兩位記者回顧了2012年幾件影響中國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完整影片的第二部分,談論「新政」。

【有色眼鏡】閭丘露薇對話路透社林洸耀

2012年歲末,「有色眼鏡」欄目邀請資深中國媒體人閭丘露薇擔任客座主持人,對話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林洸耀先生報導中國近二十載,以大量關於中國時政的獨家報導爲在華外國媒體圈所熟知。兩位記者回顧了2012年幾件影響中國的重要事件,交流了新聞背後諸多鮮爲人知的細節。

【有色眼鏡】對話《中外對話》伊莎貝爾·希爾頓

希爾頓1973年作爲首批英國交換學生來到中國,在近四十年的記者生涯中,她目光始終不曾離開中國。她如何看待中國過去四十年的發展?什麼變化讓她最爲驚喜?什麼又讓她最感遺憾?

【有色眼鏡】對話俄羅斯《訊息報》安東諾夫

在一個俄羅斯「八零後」眼中,普丁給他的國家帶來了什麼改變?「政治強人」文化適合中國嗎?蘇聯解體後的轉型又能給今日中國提供什麼經驗?

【有色眼鏡】對話德國《世界報》埃林

德國記者埃林是一名「老北京」,他文革時期就來到中國,能說流利的普通話,還採訪過中國國家主席和總理。不過他說,他並不喜歡採訪國家領導人。

【有色眼鏡】達佛斯現場:外國記者看中國

你最想採訪的中國人是誰?你最喜歡/討厭中國的哪些方面?你會如何形容「中國製造」?我們把這些問題拋給在達佛斯的國際記者們,這些來自,英,美,日等國的記者們會如何回答?

【有色眼鏡】對話南非ETV鍾貝利

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隨著對非援助和投資一道迅速上升,被一些西方媒體描述爲「新殖民主義」。非洲人自己如何看待中國?中非關係的現有模式是否可持續?

【有色眼鏡】對話《日本經濟新聞》森安健

一個外派中國的日本記者,怎樣看待中日間的釣魚島爭端?他是否認爲,兩國間的經濟利益已經大到足以抵消政治矛盾?他的日本讀者是怎樣看待中國影響力的擴張的?

【有色眼鏡】對話《印度斯坦時報》李學華

中印關係複雜微妙。同爲文明古國,又是鄰邦,兩國卻相知甚少。FT中文網邀請《印度斯坦時報》新任駐華記者李學華,一同觀察中印關係。剛到中國六個月的他,會看到怎樣的中國?

【有色眼鏡】對話CNN蔣欣

CNN北京分社製片人蔣欣作爲外媒圈裏少見的華人,分享他在中國報導十年的感受。他如何看待中國的媒體環境?CNN是否呈現了真實的中國?

【有色眼鏡】對話《聯合早報》韓詠紅

作爲一家「溫和」外媒的駐華記者,如何看待中國社會與外媒之間的微妙關係?如何比較中國與亞洲鄰國新加坡的媒體環境?如何看待過去數年中國社會發生的最大變化?新加坡《聯合早報》駐華首席記者韓詠紅在卸任之前作客《有色眼鏡》,一一作答。

【有色眼鏡】對話《南韓時報》李成賢

中韓外交關係規格很高,爲什麼民間關係反而冷淡?孔子到底是南韓人,還是中國人?中,韓,朝,三角關係爲何尷尬?南韓怎樣看待中國崛起?《南韓時報》首席記者李成賢作客《有色眼鏡》,誠懇作答。

【有色眼鏡】對話英國《金融時報》吉密歐

FT中文網新推影片採訪系列《有色眼鏡》,邀請外國駐華記者走進鏡頭,分享他們最難忘的採訪經歷,最希望報導的「中國故事」,以及最真實的生活體驗。首期嘉賓是英國《金融時報》北京分社社長吉密歐(Jamil Anderlini)。系列名稱「有色眼鏡」,帶有幾分調侃。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系列,增進中外溝通,讓更多的人摘下有色眼鏡,看中國,看世界。

版權聲明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本網路影片的使用必須遵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的條款,我們建議您閱讀條款的全部內容。您所接受的服務僅限於個人和非商業的用途。英國《金融時報》不承諾此項服務是無誤差或是連續的,同時也不給予您在任何使用(權利)方面的承諾。網路影片中非英國《金融時報》人員所陳述的觀點僅代表他們本人而非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立場,英國《金融時報》不承擔由他們所表達之觀點產生的任何責任。觀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影片播放器。請檢視與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相容的瀏覽器清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