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時尚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不設菜單的英國米其林餐廳,有多冒險?

張璐詩:The Latymer飯前不提供菜單,這能正中喜歡驚喜敢於「冒險」的食客胃口,但有時食客的反應也有點刺激。
2021年10月22日

從刻薄英諺「把你送去考文垂」說起

張璐詩:一度瘡痍滿目的英格蘭中部小城,卻在2021年當選爲「英國文化之城」。這其中所隱含的戲劇張力,令我無法抗拒去一探究竟。
2021年10月15日

歐洲首家泛太平洋酒店:亞洲味與倫敦腔

張璐詩:來自新加坡的泛太平洋酒店內隨時會遇到熟悉的元素,比如中國畫、蘭花與南洋美食,窗外是無敵的倫敦高空景觀。
2021年10月8日

中國花園首獲倫敦切爾西花展最高獎項

張璐詩:「廣州花園」 在220平米的空間中呈現廣州城市的精髓,並傳遞廣州的環境規劃策略:將自然環境納入可持續的城市規劃之中。
2021年9月28日

一間大酒店,一座小城市

張璐詩:The Londoner的設計師將這幢樓想像成一座小鎮,只不過街道不是橫向鋪開,而是縱向發展。
2021年9月24日

民國時期的月餅什麼味?

張璐詩:「西施醉月」裏面的食材多達17種,包括了五花肉、欖仁肉、福桔餅、大蝦肉、金銀潤(臘腸)、叉燒等等,蘇姜和玫瑰糖的甜香尤其明顯。
2021年9月17日

「失落的詩人」:一間酒店看諾丁山今昔

張璐詩:諾丁山保留著某種未磨平的棱角。因不同階層共處而發生的張力,在你從東南到西北走完波特貝羅路,一路上就能清晰感覺到。
2021年9月10日

BBC Proms:與疫情共舞的全球最大規模夏季音樂會

張璐詩:擁有百年曆史的逍遙音樂會在尊重傳統與引入新鮮血液中尋找平衡,總監David致力於「拓寬表演者與節目的地理範圍」。
2021年8月20日

精品酒店先鋒Ian Schrager:奢華之下人人平等

張璐詩:Ian認爲「奢華」需要「平等化」和「民主化」,時間上的自由、一種從內心感受到的自在,纔是真正的奢華。
2021年8月13日

在倫敦皇家植物園做一場「仲夏夜之夢」

張璐詩:舞臺設在一棵巨大的紅杉樹下,入夜後燈光打亮,大風陣陣,密林搖晃。氣溫和氛圍都進入了一種奇幻境地,這部莎劇帶著我們穿越時空。
2021年8月6日

在網紅劇取景地巴斯,一試《布里奇頓》的社交生活

張璐詩:Netflix原創影集《布里奇頓》一夜間的火爆,令影集的主要取景地、英格蘭西南部小城巴斯重成旅遊與社交熱門地。
2021年7月30日

香港攝影師唐景鋒:「尋根」內地重敘中國百年

張璐詩:獲瑞士攝影大獎的「Dear Franklin」作品既展示了20世紀上半葉的宏觀中國歷史,也觸及移民、戰爭、異鄉生活、愛情等當代性主題。
2021年7月21日

他將「很裝」的精細料理拉回人世間

張璐詩:與許多西方名廚相比,盧布松風格的烹飪也許會更合「中國胃」之意,味道複雜豐富的同時,擺盤精細但也不會犧牲份量。
2021年7月9日

邊工作邊「看娃」——倫敦親子俱樂部落地滬杭

張璐詩:後疫情時代更多在家辦公的新趨勢,使得家長帶著孩子到親子俱樂部「上班」的模式就顯得頗應景,也許會越來越受到年輕家庭的歡迎。
2021年6月30日

在「自傳體餐廳」品嚐倫敦名廚的記憶美食

張璐詩:Muse的菜單上滲透了私人記憶。每道菜式的創造都源自名廚Tom Aikens人生中的某段時期,菜品名包括「征服山毛櫸」、「五分鐘多幾秒」等。
2021年6月18日

國際遊客缺席,英國酒店重啓憋新招

英格蘭酒店面臨著一樣的困境:在國際遊客暫時缺席的時期,如何讓在英國國內旅行的遊客在林立的酒店之中選擇自己。
2021年6月8日

當120年的倫敦音樂廳遇上改革派

張璐詩:在約翰•吉爾胡利的決策中,人人都聽得上音樂、突破邊界、音樂行業中的性別與種族平等,比固守傳統更重要。
2021年5月28日

倫敦全面重啓前的露天餐廳體驗

張璐詩:葡萄藤架下的光影,杯盞碰撞的清脆,侍應生每次走近時只露出深色口罩,說著含混不清的話,這樣的混搭有點超現實。
2021年5月14日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聽什麼?

張璐詩:歐洲人喜歡在元旦前夕狂歡至深夜,第二天打開電視機聽一場舒緩的音樂會。在奧地利,這習慣延續至今。現有90個國家直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16年12月31日

荷蘭攝影師眼中的中國建築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伊萬感觸最深的是中國建築曾經的多樣性和地域性。他拍過河南的天井窯院、福建土樓和徽派建築,「可這些全都被抹掉了」。
2016年12月18日

呂克:我喜歡比上海「醜陋」的北京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比利時著名藝術家呂克擅長用藝術作品反映社會與政治。在他眼裏,北京雖不像上海那麼精細,卻更像中國。
2016年12月11日

格拉茨藝術節:關注中國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中國人正做什麼?」成爲奧地利施泰爾馬克之秋藝術節明年的一個主題。近幾年,他們強調全球視野,想改變歐洲中心化視角。
2021年10月28日

一幅巴赫肖像畫的趣事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幅照著巴赫本人畫的肖像。今年萊比錫「巴赫音樂節」開幕時,這幅畫傳奇般地回到了巴赫博物館。
2016年8月28日

小家碧玉:斯洛維尼亞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這裏的棕櫚樹、沙灘與持續充沛的陽光,重新整理了我對中歐的概念。海鹽巧克力、數萬個酒莊則帶來額外的驚喜。
2016年7月3日

電車廠舊址的特納獎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歐洲當代藝術重要獎項特納獎由英國一羣有錢有閒的藝術愛好者創辦。特納獎的操作十分特別,得獎作品也常有爭議。
2016年6月12日

倫敦泰特新館擁抱「全球化」

張璐詩:將於6月開幕的倫敦新泰特現代美術館,投入2億6千萬英鎊擴建,新館展品更具全球視野,但也被質疑,這會使得歷史的面目模糊化。
2016年5月20日

英國流行喝中國白茶

張璐詩:中國白茶「白毫銀針」和「白牡丹」成爲倫敦優雅下午茶室裏備受青睞的茶種。攝政街上的茶餐館和咖啡室裏,這兩款白茶是菜單中最昂貴的茶品。
2016年3月18日

去書展做生意,去文學節曬太陽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書展是書商、出版商的生意場,圖書節、文學節才爲讀書人所愛。愛丁堡圖書節全球第一,北京上海私人創辦的文學節也不錯。
2016年8月25日

公投前後的希臘衆生相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公投的兩天後,我來到雅典。因爲銀行關門,公共交通那段時間免票,但地鐵裏並沒有因此而顯得比平常人多。大家秩序井然。
2016年8月13日

中國-丹麥-英國:自行車印象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中國的「自行車大國」標籤已經快被「汽車大國」取代,反倒是丹麥哥本哈根的自行車騎行文化走在了世界前端。
2016年5月22日

參差不齊的歐洲中餐館

FT中文網撰稿人張璐詩:歐洲有些中餐館把中、日、泰餐混在一個菜單內,但近兩年也出現了不少純正的中餐館,專營一種中式菜系,也有了各式點心店。
2016年4月15日
|‹上一頁‹‹2021222324252627282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