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趣味收藏:太空紀念品

人類歷史上,只有12個人曾經行走在另一個星球上。跟他們去過太空的航空服、《花花公子》雜誌、甚至史努比貼紙等,如今身價百倍。
2013年9月13日

製表大師的工作很無趣

FT中文網撰稿人丁之方:一些製表大師以獨立製表人或自創小錶廠的形式出了名,但更多還是隱身在幕後,少有人知道其艱辛與枯燥。
2013年8月23日

西方高階房產也講風水

越來越多的新富是宗教信徒,他們對住所有獨特的宗教需求。歐美房產開發商已經考慮到猶太教、印度教、佛教等不同的需求,並積極配合。
2013年8月20日

英國「虎媽」的名校情結

爲了讓孩子進入貴族學校,英國「虎媽」Laura可謂費盡心機:她約學校老師喫飯、裝成警察討好校長、還試圖接近當地名流,以獲得推薦。
2013年8月9日

與赫斯特共進午餐

是否滿足蘇格蘭皇家銀行CEO的工作?整個用餐期間,我多次問赫斯特,但他的回答都是閃爍其辭。很顯然,他並不喜歡日復一日單調乏味的工作,從公司裁員到政治勢力的干涉,不一而足。
2013年7月12日

自行車的單調樂趣

FT中文網撰稿人陳公正:沒有把自行車蹬到時速40公里以上的經歷,很難理解這項運動的樂趣。很多以自行車爲主題的電影都未能窮盡其精髓。
2013年7月10日

國防部長們聊什麼?

中國資深媒體人王爾山:我一直很想知道,有什麼話是各國領導人非得見面才能談的呢?在「香格里拉對話」國防部長高峯會議上,終於窺見一斑。
2013年6月27日

我能同時愛兩個國家嗎?

FT中文網撰稿人何越:移居英國近十年,眼看中秋將至,若說,「月在他鄉明」,我會有負罪感;若說「月是故鄉明」,卻又覺得語不達意。
2013年9月18日

一本養生書引發的哄搶

媒體人戚德志:在寓意著文化、智慧、修養等內涵的書的展會里,如此無序的狀況在中國內地書展一再發生,讓人五味雜陳。問題究竟出在哪?
2013年9月17日

教師節要「送禮」嗎?

FT中文網撰稿人戚德志:9月節日繁多,對於習慣以送禮來丈量人情距離的中國人來說,給不給老師送禮,變成令中國家長們頭大的難題。
2013年9月10日

英國副議長的徒步慈善

FT中文網撰稿人曾飈:英國上議院副議長麥克爲敘利亞難民兒童發起2.5萬英鎊的募捐,他將爲此徒步五百英里,從唐寧街到北愛爾蘭厄恩湖。
2013年9月4日

那一年,我們偷聽羅伯蒂尼

FT中文網撰稿人王德強:「文革」中不許欣賞西洋樂曲,但演奏鑑賞西洋音樂一直在祕密進行,這需要以人格擔保才能進入,頗具神祕和神聖感。
2013年9月3日

家務活計算器

FT中文網撰稿人艾若誠:把各種家務列得特別細緻,按強度計以不同分值來量化夫妻的家務勞動量,是會增進感情,還是會離間感情?
2013年8月28日

中國壞噪音

資深媒體人白雲:中國大媽在美國公園放音樂組織跳舞,被警察抓走了。當我們把這事當新聞來看的同時,足以說明我們有多習慣噪音的汙染。
2013年8月22日

芬蘭人的福利:媽媽寶盒

FT中文網撰稿人殷紫:它是芬蘭社會福利部門免費贈送給準媽媽的大禮包,有新生兒衣物,尿布等。最特別的是一張海綿小牀墊,給寶寶當牀。
2013年8月21日

你加入了幾個微信羣?

FT中文網撰稿人陶笸籮:與QQ羣不同,微信羣和現實的人脈關係驚人一致。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會進入微信「羣衆」的天羅地網。
2013年8月15日

陪讀媽媽的迴流季

FT中文網撰稿人一多:當孩子進入大學,陪讀媽媽彷彿完成了使命。對已經融入當地生活的陪讀媽媽來說,回國還是留在當地就成了艱難選擇。
2013年8月14日

紐約投行剩男多

FT中文網撰稿人顧及:紐約成年女性本來就比男性多,投行男薪水高,在婚姻市場很搶手,並且越老越走俏,保持單身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
2013年8月13日

在美國過暑假

FT中文網撰稿人艾若誠:美國華人帶孩子回國過暑假好處多多。一朋友從國內回來時頭髮染了,新衣服儲備雄厚,讓我們這些美國土豆羨慕不已。
2013年8月7日

間隔年:中國大學生的尷尬

FT中文網實習生沈晨:大部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間隔年」其實是爲了填補離校到找到滿意工作或考上研究生這段空檔的順勢之舉,實屬無奈。
2013年8月7日

中國夢,退休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陶太:在患寡又患不均的中國特色退休制度下,一個正常的中國員工,左肩是高額社保,右肩是高額稅負,一生爲養老所累。
2013年8月1日

我在美國學新聞

FT中文網撰稿人黃玥:中國大陸留學生一般學理工和商業,爲了好找工作。但美國新聞教育對綜合素質的培養,比找工作的意義更深遠。
2013年7月24日

高溫下的中國人

資深媒體人白雲:馬路清潔工全副武裝,老遠一瞥還以爲是生化兵,遮陽帽、大口罩、花絲巾、白手套。長時間暴曬,裹得嚴實,才能曬得長久。
2013年7月23日

溫哥華的華人「爬藤族」

FT中文網撰稿人一多:「爬藤族」,就是卯足了勁兒上美國長春藤盟校的族羣。翻開溫哥華當地各種華人報紙、期刊、小廣告,全是「藤」訊。
2013年7月17日

窮太太和富太太

FT中文網撰稿人一多:財富不是普世認可的價值,但卻是一個很簡單的尺度,依此很容易就將定居在溫哥華的中國女人們劃分爲窮太太和富太太兩大羣體。
2013年7月3日

中國來的購物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裘蒂:紐約商家已經開始照顧到中國人的喜好與忌諱。但若想讓品牌商因崇尚中國人的品味而啓發靈感,還需要很長時間。
2013年6月28日

中國城市公共藝術,誰定的?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文翰:中國多數城市的公共雕塑存在重複、陳舊和模式化的問題,這和城市雕塑作品設立過程中的流程和機制有關。
2013年6月26日

給留守兒童的mp3

FT中文網撰稿人劉新宇:爲了給留守兒童補充精神食糧,我發起了這個公益活動,請人把好故事錄成mp3,由志願者送到孩子們手中。
2013年6月19日

在美國當虎媽

FT中文網撰稿人艾若誠:大多數中國家長在美國實踐的嚴格教育並不比虎媽蔡美兒差多少。中國人到美國留學就業安家的,大多早早給孩子加壓。
2013年6月18日

紐約的少奶奶企業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裘蒂:近來紐約的每一位名媛似乎都想賣給你一瓶以她自己命名的香水。這些少奶奶企業家賣的通常是「買得起的奢侈」。
2013年6月14日

溫哥華的陪讀媽媽

FT中文網撰稿人一多:爲了孩子的教育,女人和孩子留在國外,男人回國內掙錢養家成爲中國移民家庭的常態。其中甘苦外人很難理解。
2013年6月6日
|‹上一頁‹‹2627282930313233343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