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分家不散夥的商界夫婦

出於種種原因,原本的夫妻團隊會在離異後依然保持商業合作關係。雖難免尷尬,但親身經歷的人們表示,只要雙方有共同目標並慷慨相待,這種合作關係就可以延續下去。
2015年10月26日

應該容忍「誠實」的錯誤?

FT專欄作家凱拉韋:瑞銀首席執行長向所有爲他工作的銀行家表示,從今以後他們就算出錯也沒什麼關係。然而,這是一種謬誤。這樣的表態不是成熟,而是瘋狂。
2015年10月14日

企業需要「唱反調董事」

FT專欄作家希爾:如何從微小的跡象中察覺企業文化即將崩潰,或者醜聞將要爆發?保留一個能對錯誤做法大聲唱反調的董事,也許解決這一問題。
2015年7月27日

基業長青的祕密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謙遜且自信的諾基亞爲什麼會倒下?爲什麼一些公司擁有上百年的歷史,而一些公司只能曇花一現?企業真的擁有長久生存下去的祕訣麼?
2015年7月24日

馬蒂•班迪爾:音樂老兵的背水一戰

年輕時的一頭長髮,讓這位法學院畢業生誤打誤撞地進入了音樂發行業,一干就是40年。如今作爲索尼/ATV的CEO,班迪爾的最大挑戰,當屬串流媒體革命。
2015年6月23日

向移動廣告借東風

廣告科技公司Celtra的創辦人米凱克早在十年前就預見到,移動廣告潛力巨大。今年該公司將爲逾500億美元的廣告提供服務,預計實現3700萬美元收入。
2015年6月23日

採礦項目的成功要素

礦企Aureus Mining首席執行長裏丁認爲,採礦項目成功的必備要素並不複雜:大量高品位黃金、靠譜的團隊、百折不撓的意志和當地政府的支援。
2015年6月19日

獎金文化阻礙生產率提高

獨立經濟學家史密瑟斯: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生產率下降,是低投資的結果。而在英美兩國,低投資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獎金文化造成的各種激勵。
2015年6月4日

布拉特別拿「完美風暴」作遁詞

FT專欄作家希爾:受爭議的領導者喜歡用「完美風暴」一詞來解釋危機或醜聞,雷曼前掌門富爾德曾經這樣說過,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也如此自我辯解。
2015年6月4日

小額貸款的大抱負

WeLab瞄準中小借貸者,利用他們提供的資訊以及網上公佈的數據,爲他們提供更快、更廉價、更方便的貸款服務。該公司已將業務從香港擴展至中國內地。
2015年5月22日

創造力和馬戲

FT專欄作家希爾:太陽馬戲團的新主人必須允許創意總監承擔藝術風險,否則什麼生意也不會有;而創意團隊必須允許所有者採取措施確保太陽馬戲團的商業健康。
2015年5月12日

那些商業管理的「另類宗師」

FT美國西海岸編輯沃特斯:按傳統視角,蓋茲、喬布斯和葛洛夫都算不上模範領袖,既脾氣暴躁又存在管理短板,他們究竟靠什麼帶領企業在亂世中崛起?
2015年4月22日

商界領袖需要大腦科學

FT專欄作家希爾:神經科學引起了人們的高度興奮,關於腦科學的言論,是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的熱門話題。公司高階主管更應透過科學方法改善大腦的表現。
2015年4月20日

企業如何慧眼識珠?

現任營運主管的赫斯特曾是一名清潔工,要發掘像她這樣才能沒有得到充分施展的人才,企業必須克服偏見,打開眼界,提供多元化晉升機制。
2015年4月16日

杜拜也有個「798」

FT中文網撰稿人宋佩芬:因爲安全、開放,杜拜是整個中東地區藝術的避風港,不少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的藝術家們選擇來此發展。
2015年4月3日

CEO應有高智商?

當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在不久前任命約翰•克賴恩(John Cryan)爲新首席執行長之後,他人的評論有種別樣的意味。克賴恩的一位友人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克賴恩有一個「絕頂聰明的大腦」。
2015年7月10日

中國軍隊計劃封堵財務監管漏洞

中國軍隊表示,正採取措施封堵財務監管規定中存在的漏洞,這是爲期兩年的反腐運動的一部分,此次反腐已懲處200多名高級軍官。
2015年7月7日

比爾•蓋茲談人生「第二幕」

比爾•蓋茲曾是微軟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在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他說自己擁有了第二份全職工作。蓋茲喜歡做慈善,但並不認爲它是一種財富分配的方式。
2015年6月29日

美國在線的「惡棍」CEO

FT專欄作家凱拉韋:現代管理專家聲稱,成功的領導人應該謙遜、團結且善於傾聽,但美國在線的CEO阿姆斯特朗,則用現身說法證明,這純屬無稽之談。
2015年5月27日

CEO兼董事長漸成「瀕危物種」

FT專欄作家希爾:在大多數公司,那種身兼CEO和董事長兩職、負擔過重的角色正在頻臨滅絕。但我們都不會爲這種「高階主管恐龍」的消失而感到悲痛。
2015年5月20日

歐洲公司治理結構的惡果

FT專欄作家加普:將權力集中於少數幾個人之手可能有益於長期發展和穩定,但在公司掌門人無法做到既有責任感又具備足夠能力的情況下,這種體制反而會助長不當行爲。
2015年5月6日

史泰博的戰略啓示

FT專欄作家希爾:辦公用品零售的品類殺手史泰博創立之時,終結了文具零售之前幾個世紀的戰略。現在其自身也遭遇網路的挑戰。但其戰略仍蘊含巨大啓示。
2015年4月27日

用志願精神凝聚團隊

FT專欄作家希爾:如果你無法再支付員工薪水,你會如何說服他們來上班?如果你知道答案,那麼你現在爲何沒這樣做?如果你不知道,那就去做志願者吧。
2015年4月22日

喬布斯不是輕易煉成的

FT專欄作家希爾:有關「喬布斯成功學」的清單式文章數不勝數,這種短小、清晰的文體對很多讀者而言頗爲受用,但若預期能從中學到真正有意義的經驗,那就錯了。
2015年4月10日

個性化時代還沒有到來

FT專欄作家希爾:技術或者商業原因讓許多企業仍堅持大規模生產,而不是進行個性化定製。沒有上帝的全知,繼續讓消費者自己進行個性化纔是企業的明智之舉。
2015年4月10日

尋找企業盈利的中間路線

FT專欄作家凱:商業大師邁克爾•波特認爲,企業要麼努力掌握成本優勢,要麼著重追求產品差異化,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結果將是致命的。果真如此嗎?
2015年4月3日

警惕「假創新」

FT專欄作家凱:如果把創新融入新玩意中,人們很樂意接受,但涉及改變做事方式的創新,人們就會牴觸。這種對改變習慣的創新的懷疑有其合理之處,尤其是許多新習慣並不代表改進。
2015年3月19日

企業家應以節儉爲榮

FT專欄作家強森:只有在支出上能伸能縮,才能擁有更繁榮、更持久的未來。任何人都不應因削減成本而感到內疚。每個企業家都應爲節儉自豪。
2015年3月18日

向巴菲特學習失敗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沃倫•巴菲特從不避諱訴說自己的過錯。自我檢討的優勢在於剝奪別人指責機會,而且讓人明白經營艱難。這一點,值得人們學習。
2015年3月16日

魅力型領袖已經過時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伊瓦拉:關於領導力的看法往往隨著時間而改變,如今鐘擺似乎已經從鼓舞人心的表演型領導者,轉向了穩重能幹的執行者。
2015年1月12日

大公司轉型難求一蹴而就

FT管理版編輯希爾:對大型企業而言,「阿拉伯之春」式的民粹主義管理改革並非可行之策,漸進式改變也許纔是實現根本轉變的最佳途徑。
2015年1月4日
|‹上一頁‹‹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