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環境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FT社評:塑料垃圾危及海洋生命
無論是各國政府對塑料袋出台的禁令,還是企業承諾加強包裝物循環利用與押金退還制度,都只是解決海洋問題的開端。
2017年12月12日
中國能源革命的宏大願景能否成真?
巴特勒:中國提出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描繪了宏偉的能源革命願景,但這需要基礎設施和市場結構的支持。
2017年12月11日
「煤改氣」之困:對「清潔空氣運動」的再審視
戚凱:對清潔空氣的需求必須屈服於能源的可承擔性問題,清潔空氣、基本生存與工作權利之間的博弈將漫長而痛苦。
2017年12月11日
英國與歐盟達成歷史性的「離婚協議」
英國將為這份協議支付400億至600億英鎊,這將為明年的貿易談判掃清障礙。400萬公民的特殊公民權利被寫入協議。
2017年12月8日
中國放鬆限煤令
在禁止中國北方居民燃煤取暖的政策導致天然氣供應短缺後,中國環保部發函稱未完成「煤改氣」工程的地方可繼續燃煤取暖。
2017年12月7日
超越「一帶一路陷阱」
趙磊:即使沒有「一帶一路」,中國人也要全面對外開放,中國企業也要走出去、走進去,國際社會也要經濟合作、文化通心、智慧對接。
2017年12月7日
特朗普稅改:分裂的觀點與理念
王元豐:特朗普稅改又引起一番截然不同的觀點和理念爭論。對於這樣分裂的爭論,我看甚至時間都不能提供答案。
2017年12月6日
中國的兩種經濟
盛洪:無論是政府還是百姓,都有責任推進新經濟,改革舊經濟。新制度最終會替代舊制度,但這一過程不一定快。
2017年12月6日
張兢兢:中國亟需監管海外投資的環境和社會影響
相比指引和鼓勵,律師張兢兢認為中國政府和立法機關更應該做好監管和追責,為海外投資設置堅固的法律底線。
2017年12月5日
中國限煤令遭遇天然氣供應短缺
中國正大力推進從煤炭轉為其他能源的舉措,但天然氣供應短缺導致北部和中部的一些居民陷入在寒冬季節無法取暖的困境。
2017年12月4日
空氣污染讓人鬱悶還讓人笨?
張曉波:我們的研究顯示,除了對身體有害,空氣污染還可能給心理健康和認知能力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甚至拉低語文和數學測試分數。
2017年12月4日
研究:中國有機會於2023年使碳排放達峰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一份於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前發布的研究顯示,中國可以達到並有能力超越目前提出的減排目標。
2017年11月28日
全球通脹率為何如此之低?
戴維斯:在一段時間內,通脹和利率仍將持續位於歷史低點,摩爾定律及技術創新的步伐可能是各國央行實現2%通脹目標的重要阻力。
2017年11月24日
波恩氣候大會:「非國家層面力量」引人注意
格普塔、薩卡爾:一如正式會場外的「非官方美國館」所顯示的,城市、州省等國家政府以外的力量在這屆氣候大會上表現搶眼。
2017年11月21日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四大挑戰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令外界有諸多的遐想,但除了制度阻隔外,該地區還將面對四大挑戰。
2017年11月20日
人類更長壽,但中國是否負擔得起?
安德森:我們即將面臨巨大的全球養老金儲蓄缺口。若想彌補這個缺口,我們勢必要對自身的生活、消費和投資方式做出重大改變。
2017年11月17日
逾25個國家和地區承諾2030年淘汰燃煤電廠
波恩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英、加聯合倡議得到法、意、墨、荷、芬、葡等國及美國華盛頓州、加拿大幾個省份支持。
2017年11月17日
全球投資:趨勢的回報
程實:在我們看來,2017年見證的是「趨勢的回報」。展望2018年,發現趨勢並順勢而為,依舊是投資的成功之鑰。
2017年11月17日
Lex專欄:中國煤炭需求的凜冬將至
冬季是中國霧霾最嚴重的季節。接下來的幾個月,如果中國政府真的下重手遏制污染產業,勢必對煤炭需求和煤價造成衝擊。
2017年11月15日
全球減排計劃再添變數
一項研究數據表明,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會上升2%,原因是碳排放超級大國中國的化石燃料消耗量出現反彈。
2017年11月15日
解振華:中國碳市場準備就緒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别代表稱,全國碳市場已進入審批程序,但他並未給出具體的交易啟動日期,並警示過度投資風險。
2017年11月15日
美國天然氣在中國不愁銷路
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反彈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商來說或許是好消息,中國為了減排和減少空氣污染,必然會加大對天然氣的需求。
2017年11月14日
中國風險之辯:周小川變調金融槓桿的背後
沈建光:決策層對經濟形勢判斷與防範金融風險的定位已經改變,強監管、去槓桿將取代穩增長成為明年經濟主基調。
2017年11月14日
中國經濟反彈推高全球碳排放量
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連續三年持平後,最新報告預測,今年全球排放量將增長2%,其中中國排放量將增長3.5%。
2017年11月14日
可再生能源的顛覆威力
巴特勒:可再生能源還無法轉變整個能源行業,但在電力領域,它們開始對現有競爭秩序產生深刻的顛覆性影響。
2017年11月14日
美國迫切需要的不是「美國優先」,而是「改革開放」
壽慧生:特朗普視自由貿易和開放為敵,讓美國政府進一步被資本利益集團和民粹主義勢力俘獲,導致改革更為艱難。
2017年11月10日
莫迪的改革削弱印度經濟能力
拉胡爾•甘地:在印度,真正能夠應對中國挑戰的是印度中小微企業群體,而莫迪的改革對它們造成了致命打擊。
2017年11月9日
FT社評:特朗普零和觀念危及亞洲貿易
只要特朗普繼續痴迷於重商主義觀念,美國就有可能搞亂這個地區,而它本應力爭維護自己在該地區的重要性。
2017年11月7日
人類學家訪談:中國農民這樣應對污染
勞拉-溫賴特在新書《順從的行動主義:與農村污染共處》中提出,環保行動主義研究應更多關注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
2017年11月7日
中國「造島神器」下水
全長140米的天鯤號是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它的下水可能重新引發外界對中國在南中國海領土主張的擔憂。
2017年11月6日
體驗彭博的倫敦新總部
克拉克:彭博創始人是我欣賞的那類富翁,他把錢花在了氣候變化等腳踏實地的問題上,而不是迷戀另外一些過於瘋狂的想法。
2017年11月2日
熱門文章
1.
美國通脹壓力已在醞釀之中
2.
拉舍特當選德國基民盟主席
3.
「阻斷法」:中國政府開始設計對美「優勢抵消戰略」
4.
人事更替:朝鮮勞動黨八大的新意、亂象與隱患
5.
美國企業界能與特朗普割席多久?
6.
小米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後股價大跌
7.
英國人如何看待死亡與葬禮?
8.
推特封特朗普號事件中的公權、私權與言論自由
9.
美國制定新規以阻止引進中國技術
10.
螞蟻集團IPO擱淺令國際投資機構進退維谷
|‹
上一頁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