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找回密碼
免費註冊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英文版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中國經濟一圖覽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經濟
經濟評論
歐盟最大的考驗將來自波蘭
拉赫曼:因歐元區改革和英國退歐忙得不可開交的歐盟可能傾向於抓住波蘭伸出的任何橄欖枝,但這將是錯誤之舉。
2018年1月22日
從GDP創造錦標賽到GDP瓜分錦標賽
張林:中國地方政府或許從GDP創造錦標賽走向了GDP瓜分錦標賽,一些地方核減GDP正是為這場瓜分做好了鋪墊。
2018年1月19日
房產稅:一種得不償失的新制度
沈凌:房產稅不僅是對4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徵稅,還會造成社會階層的割裂,也會引發對產權保護的懷疑,最終阻礙中國經濟增長。
2018年1月19日
新自由主義2.0成為美國及世界經濟新詛咒
波蘭前副總理科勒德克:新自由主義仍未被擊敗,並給美國經濟帶來新詛咒,而其他國家和民眾也會為此付出代價。
2018年1月18日
房產稅會是那隻灰犀牛麼?
徐瑾:房價劇變帶來的階層變化,讓大家成為時代經濟中翻騰的螞蚱;房產稅政策並不僅僅以經濟為邏輯,推出可能性在加大,同時很可能引發一連串反應。
2018年1月17日
中國遠洋漁業規劃由「放」到「收」
中國遠洋漁業發展規劃提出穩控漁船數量,意在為頻頻「闖紅燈」的遠洋漁業剎車,但此舉可能遭遇與沿海地方政府的博弈。
2018年1月17日
21世紀的中國不能忽視印度尼西亞
謝毅哲、赫布爾:中國對印尼的陌生,與大舉進軍東南亞的日韓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需要更重視這塊新興市場。
2018年1月17日
國家與市場應共同推動創新
朱民:如果市場無法對新生創新企業給予足夠支持,亞洲經濟體應該效仿發達國家,由國家扶持技術創新和創造。
2018年1月16日
中美競爭中的中國劣勢(下)
張立偉:與美國競爭的中國,面臨基本法治與市場制度的巨大劣勢,但價值觀的崩壞讓中國人失去了方向和進取心。
2018年1月16日
我們的使命並非推動GDP不斷增長
皮林:GDP只是製造業時代發明的一個主要統計實物生產的指標。如果GDP增長真的已經見頂,那又怎樣?
2018年1月15日
全球經濟從長期停滯轉變為長期增長?
戴維斯:最新的「即時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強勁勢頭。對於經濟正從長期停滯向長期增長轉變,出現了初步的、零散的證據。
2018年1月15日
亞投行投資項目的六大特點
顧賓、劉英:亞投行在做好每一個項目的過程中,正在樹立起專業、高效、廉潔的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形象。
2018年1月15日
為何經濟形勢不支持貨幣政策收緊?
張斌:美聯儲加息和防治壞槓桿不能成為加息的理由;保持通脹穩定和資源充分利用,也是保持社會穩定和民生穩定,給改革留下更充裕的時間窗口。
2018年1月15日
FT社評:美國債券牛市必將終結嗎?
短期利率上升,政府減少購買長期債券,將結束延續37年的美國債券牛市,這一敘事看似理由充分,但也可能失算。
2018年1月12日
經濟穩健與政局動蕩還能並行多久?
沃爾夫:政治與經濟形勢的背離會持續下去嗎?是糟糕的政治狀況破壞經濟,還是良好的經濟形勢拯救政治窘境?
2018年1月11日
為何近期境外投資新政密集發布?
王碧珺、張明:如何平衡「企業主體」和「政府引導」,以及如何建立有罰有獎,獎罰分明的激勵相容制度。
2018年1月10日
2018年左右美國市場的三大趨勢
福魯哈爾:我不打算告訴你市場會在何時崩盤,或者中期選舉會有何結果,而是談談經濟和商業領域哪些才是最該關注的問題。
2018年1月9日
多輪QE之後通脹為何還如此低?
孟茹靜、歐陽輝: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歐日實行多輪量化寬鬆,但其通脹率至今仍處低位,使得它們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都非常謹慎,原因何在?
2018年1月9日
設計小變化,減排大效果
「中外對話」威爾•奧斯本:當我們還在等待電動卡車到來的時候,更好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可以馬上減少排放。
2018年1月9日
2018:儒家經濟圈如何和而不同?
項兵:儒家圈GDP重回世界第一是一件標誌性事件;由於缺乏對趨利相和的戰略認同,儒家圈彼此間將合作共贏的「資產」變成了阻礙發展的「負債」。
2018年1月8日
特朗普的反移民「新政」將重創美國經濟
黃亞生:特朗普政府將對H-1B簽證進行大改動,這將把大量創新性人才拒之門外,必將對美國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2018年1月5日
2018:去槓桿核心在於去產能
張一:單純去槓桿只能去標,根源還在實體經濟,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通稿弱化了調槓桿,但強調去產能。
2018年1月5日
從顧雛軍案再審反思2004年國企產權改革大討論
鄧聿文:所有被質疑的改革,真正違背民意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政府設租、官員腐敗、官商勾結、瓜分民財等問題。
2018年1月5日
2018:中美領導人的對決?
盧斯:中國已成為冷戰後美國第一個明確的競爭對手,中美領導人都表現出強大的自我,雙方對峙中誰會首先退縮?
2018年1月5日
中國經濟學教育的今天
鄒至莊:中國經濟學院進步,因為得到受過良好訓練的經濟學者到校工作,或者得到留在美國工作的傑出經濟學家的領導。
2018年1月4日
2017,中國環保「撕裂」之年?
馬天傑:被多個爭議所放大的「環保對立」,將考驗中國環保政策執行者的公信力和定力,以及綠色轉型的公平性。
2018年1月3日
2018:分化加劇的中國宏觀經濟
張明:如果增長效率仍在下降,那麼經濟企穩的背後,無非是投入了更大規模的資源;唯一真正提振增長效率的指標,只有重大的結構性改革。
2018年1月3日
2018:中國中產焦慮上半場
徐瑾 :如果說創業是過去的流行詞,焦慮則日益成為新共識。2018年,中國中產們將會更加焦慮,多年後,他們會明白,耽於焦慮也是一種幸運。
2018年1月2日
別為中國輸出「壞」通脹而高興
喬伊列娃:中國出口價格的不斷上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發達經濟體帶來其無法實現的通脹動力,但沒有理由為此感到高興。
2017年12月29日
中美競爭中的中國劣勢(中)
張立偉:中國的優勢建立在一個障礙性體系與破壞性結構之上,局部優勢隨時會因為系統堵塞與結構坍塌而被削弱、瓦解。
2017年12月29日
中國創新火花為何點燃?
侯延琨:創新風暴主要集中在IT和新興產業,雖然在高端製造業和醫療衛生行業還有所欠缺,其規模之大可能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2017年12月25日
熱門文章
1.
中興事件背後的芯片迷思
2.
美國人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戰?
3.
美國考慮啟動「經濟緊急狀態法」對中國投資實施新限制
4.
如何評價鄧小平和華國鋒對深圳特區建設的貢獻?
5.
文在寅:朝鮮不再把美軍撤韓作為棄核條件
6.
對敘利亞災難成因與責任的六點觀察
7.
美國放寬軍售限制 對抗中俄競爭
8.
鴻茅藥酒事件在中國互聯網引起軒然大波
9.
中興稱美國禁令「極不公平」
10.
「身份認同政治」不可取
|‹
上一頁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