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商業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瑞幸醜聞動搖投資者對中企信心
內部調查發現,這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咖啡連鎖店去年財務造假。這使得外界重新關注中資企業的治理風險,並給美國對華鷹派送上口實。
2020年4月14日
上美團「點」一部手機如何?
外賣服務巨頭美團正在開拓其「閃購」服務,擴大商品範圍。這將使美團與阿里巴巴和京東等電商巨頭展開直接競爭。
2020年4月10日
Lex專欄:做空中概股的渾水:它的「咒語」為什麼靈驗?
渾水接連賭對兩把,它瞄準的兩家中國公司被證實存在欺詐行為。這件事將加劇對中概股的懷疑,加深「中國折價」。
2020年4月10日
房地產市場:小陽春還是寒冬凜冽?
劉遠舉:央行的確在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但目的是降低融資成本 優化供給結構,給予小微企業更多支持,這很難導致樓市火爆。
2020年4月10日
在疫情中挖掘商機的移動應用
人們在疫情期間被迫呆在家裡,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花在網路上,這給收入模式創新多元的中國互聯網平台帶來了紅利。
2020年4月8日
瑞幸造假:愚人節的黑咖啡
徐瑾:瑞幸造假,影響不會止步瑞幸。牛市豬會飛,但是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中概股將會遭遇打擊。新經濟的大旗,還能扛多久?
2020年4月7日
Lex專欄:港交所的如意和不如意
新冠疫情全面推動了證券交易。在這一背景下,港交所實現了其增加交易量的願望,所有這些都體現在港交所的股價上。
2020年4月7日
瑞幸暴雷之後就只有星巴克了?
陳歆磊:在中國的咖啡市場,如果服務的是價格敏感的客戶群,一個成規模並以單一產品(咖啡)為主的企業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2020年4月7日
匈牙利擬將中國資助鐵路項目訊息列為保密
根據立法草案,這條由中國資助,全長350公里,連接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高鐵的細節將被保密10年。
2020年4月3日
Lex專欄:WeWork與瑞幸咖啡:當潮水退去之後
隨著全球經濟陷入停擺,繁榮時期的出格和好高騖遠行為將慢慢顯露出來,眼下已有WeWork與瑞幸咖啡兩個例子。
2020年4月3日
中國的銀行面臨壞帳激增風險
中國政府呼籲銀行努力支持新冠疫情爆發後難以生存的企業,但這有可能令已然在艱難應對資產質量問題的銀行出現更多壞帳。
2020年3月30日
原油暴跌對中國並非壞事
周浩:國際油價近期暴跌,勢將被載入史冊。作為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中國應該是得益者,也有利於在各產油國之間尋找到更多的戰略著力點。
2020年3月25日
那些棲身於小城的名企
張原峰:低線城市發展較為成功的企業,從某種程度上更映襯了中國三十年來的快速崛起,特别是製造業的崛起。
2020年3月25日
兩種債券:金融抗疫下半場
鄧辛、黃效東:無法完全復工、市場需求疲軟,小微經營者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危險。但小微經營者並沒有辦法迅速獲得傳統銀行發放的經營性貸款。
2020年3月24日
為什麼新冠疫情會影響智慧手機供應?
電子產品讓人們在居家避疫期間能夠工作、娛樂和保持聯繫,但是這類產品高度依賴於韓國和中國,其供應鏈很容易受到疫情影響。
2020年3月23日
疫情次生影響嚴重衝擊中國房地產業
中國為遏制新冠疫情而封城的次生影響來襲,處於震中的是房地產行業,2月份前100家房企銷售業績下降44%。
2020年3月20日
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港口業務
新冠疫情迫使中國工廠關閉,這對全球經濟造成連鎖反應,很多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大幅減少。
2020年3月19日
被中資銀行討債的前印度富豪
阿尼爾•安巴尼曾是世界第六大富豪,但隨著印度經濟嚴重放緩,他的投資和旗下企業頻頻受挫,他最近表示凈資產已驟降歸零。
2020年3月19日
中國股票非公開發行激增
上月中旬中國監管機構放鬆非公開發行規則以幫助企業應對疫情衝擊,此後逾百家上市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融資逾兩千億元。
2020年3月17日
分析:怡和拿下上海地塊
一向行事謹慎的怡和集團,在新冠疫情嚴峻的2月以311億元人民幣購入23英畝上海地塊,首次在內地押注大規模買入並持有地產。
2020年3月16日
下一個十年,中國銀行業迎來寒冬期(上篇)
浦永灝:在今後十年里,銀行業將進入寒冬期,面臨生死難關;銀行業相當於經濟的衍生行業,如不良貸款局面無法扭轉,中國銀行業面臨危局。
2020年3月12日
民營企業債券的投資迷思
溫凡:對民營企業來說,債券投資者往往也存在類似「信仰」的迷思,傾向於將公司創始人本身的光環和債券發行人的償付能力聯繫在一起。
2020年3月12日
全球原油「過剩」危機?
周茂華:近日國際原油市場暴跌的觸發因素是什麼?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低油價可能成為新常態,這對全球經濟又將產生何種影響?
2020年3月11日
遠程辦公能否成為長期趨勢?
徐思彥:疫情結束後大部分企業還會回到從前狀態中,但遠程辦公的火苗已經在人們的世界中燃燒過,讓許多人對於這種工作形式有了沉浸式體驗。
2020年3月6日
新冠疫情延遲電子產品發貨
數家電子產品零售商被告知,電腦交貨時間可能長達平時水平的三倍。業內專家稱,只有蘋果和三星這樣能預先付款的企業才能保障產能。
2020年3月4日
自營物流在疫情中成京東亮點
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合作的物流公司人手短缺,阿里巴巴等競爭對手的銷售受到影響,而京東的自營物流網路卻使其能夠迅速恢復營運。
2020年3月3日
可持續投資:亞洲可以跑贏西方
亞洲正在崛起為許多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可持續投資應該成為其中之一。金融服務業可以成為催化媒介,幫助使可持續發展變成新的規範。
2020年3月2日
Lex專欄:在疫情中發布預警的科技公司
美國科技行業依賴於中國的製造活動和消費者。該行業或許能應對疫情挑戰,但其跨越國界的供應鏈將真切地受到影響。
2020年2月28日
新冠疫情給車企帶來生產銷售雙重壓力
中國各地的汽車工廠正在陸續復工,但分析師表示,汽車製造商可能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從供應鏈和銷售受到的打擊恢復過來。
2020年2月26日
從聯想最新財報看「楊元慶悖論」
黃河:在全球市場持續不被看好的情況下,PC巨頭們依然會獲得增長,因為未來PC將是不可或缺的新式生產力工具。
2020年2月26日
中國銀行業改革遭遇新冠疫情衝擊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發起的銀行業改革卓有成效,但目前的這場新冠疫情可能會阻止甚至逆轉他的改革進程。
2020年2月25日
熱門文章
1.
每周時事分析:也談中國人為何多不願打疫苗
2.
美國債再遭拋售,科技股受到重創
3.
恆大汽車為什麼能讓香港富豪大出手?
4.
英國一份報告稱中英學術合作對英構成安全風險
5.
「新冠病毒變種危險性可能低於預想」
6.
英國向企業提供稅收優惠以刺激投資
7.
平庸中蘊藏的力量
8.
研究:肥胖與新冠死亡率存在明顯相關性
9.
中國和南非警方破獲制售假疫苗犯罪網路
10.
講好疫後復甦故事的重要性
|‹
上一頁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