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魔獸世界》重返中國將爲網易投資者帶來寬慰

這家遊戲巨擘曾有多達5%的總銷售額來自暴雪遊戲。
2天前

演員邁克爾•道格拉斯:我還有什麼角色沒演過?

好萊塢一線明星談論扮演本傑明•富蘭克林,爲什麼戈登•蓋柯被誤解,以及爲什麼他的表演就是靠頭髮。
3天前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遠山」在哪裏?

薛莉:上海外灘美術館藝術總監朱筱蕤希望營造出「離散文化」精神內核,丟掉界限與禁錮,以人的本性去認識別人,而不是靠國籍、民族、地理位置來認識對方。
4天前

泰勒•斯威夫特重返TikTok

環球音樂曾因版稅糾紛將她的歌曲和其他大量曲目從TikTok撤下。
4天前

皮埃爾•於熱:探索虛擬與真實的邊界

宋佩芬:法國先鋒觀念藝術家在其最新個展中,透過不同媒介的混合,嘗試面對並回應人類的「自我塑造危機」。
2024年4月7日

專訪奧斯卡新科影帝希裏安•墨菲

這位演員談奧斯卡獲獎、成爲範思哲「偶像」以及成爲「網路上最尷尬的人」。
2024年4月6日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路的前方,有人等你

崔瑩:這部講述如何安放回憶與傷痛的影片,讓每位觀衆看到了自己的人生選擇題:在生活的苦難面前,是躲進幻想,還是越過瓦礫,繼續奔跑。
2024年4月7日

索尼音樂老闆羅伯•斯金格:「我們希望藝術家能得到報酬」

這位高階主管談到了串流媒體熱潮、人工智慧的挑戰——以及帶哈里•斯泰爾斯去看英超比賽。
2024年3月30日

Netflix版《三體》:燒腦科幻,製作華麗

Netflix的這部劇以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扣人心絃的懸疑開始,但隨後情節變得混亂。
2024年3月29日

對話杉本博司:我已經能夠看到生命中的關聯

聽這位在遠古與未來「漫遊」的藝術家,談談他眼中的永恆與當下。
2024年3月29日

OpenAI向好萊塢推薦影片生成技術Sora

OpenAI的CEO薩姆•奧爾特曼向派拉蒙、環球和華納兄弟探索等影視巨擘演示了AI的革命效能力。
2024年3月29日

藝術家瑪麗蓮•敏特:嬌豔欲滴著挑釁反叛

薛莉:女人的身體、魅惑的脣、眼是敏特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元素。她說「我對看似淺薄的東西感興趣,比如美麗和性」。
2024年3月29日

「新」作者電影探路:拒絕「正確」

魏寧均:在日益苛刻且強勢的輿論環境中,電影導演需要面對重塑「作者性」的考驗:即無視觀衆評判,並鍛鍊與之相悖的勇氣,以此讓創作重新迴歸私人敘事。
2024年3月28日

Fotografiska集團尤倫•羅斯:藝術機構如何平衡「情懷」與「營收」?

Luning Wang:這位Fotografiska集團的執行主席表示,藝術機構的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首先應獲得藝術界認可,其次纔是商界的信任。」
2024年3月28日

裏森畫廊CEO:藝術家不分「中國的」和「外國的」

薛莉:與藝術家相處有豐富經驗的Alex Logsdail強調,藝術家首先要有遠大抱負和信念,同樣重要的是,要讓畫廊信服這種信念。
2024年3月22日

孫遜:神話故事的虛構與當代藝術的現實

範庭略:在其個展《消失的馬戲團》中,孫遜運用嫺熟的技法,在神話以及怪誕不經的畫面中探索虛構與現實。
2024年3月14日

阿布扎比文化峯會:體驗海灣地區的文化銳氣

Luning Wang:面對一個諸多議題日益緊繃的世界,這個海灣之都尋求透過在文化領域的投入,拓展自身影響力。
2024年3月14日

第96屆奧斯卡:電影「大年」的冷與熱

魏寧均:熬過漫漫罷工潮、面對尖銳的文化衝突與深刻的產業變局,一個電影頒獎禮正在努力重振自身的影響力。
2024年3月12日

2024年奧斯卡:《芭比》還有機會翻盤嗎?

《奧本海默》是最受歡迎的重量級影片,但只獎勵嚴肅電影可能會適得其反。
2024年3月10日

達明安•赫斯特:莊園造夢

這位英國「壞小子」藝術家,準備動用繪畫、雕塑、素描、陶瓷和青銅器等作品,「征服」一座同樣抱有藝術狂想與雄心的酒莊。
2024年3月13日

對話何炬星:星美術館想證明有人曾經有意識地活過

聽星美術館的館長聊聊,在生存與理想面前,一家「高冷」的藝術機構,怎樣堅守住自己,又如何找到知音。
2024年3月8日

妮可拉•本內黛蒂:讓藝術找回「全民參與感」

張璐詩:這位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藝術總監迎來了任期的第二年,她所面對的重點課題,仍然是如何解決藝術正在面對的「身份危機」。
2024年3月8日

以繪畫作爲最終選擇:一位天才藝術家的短暫盛放

宋佩芬: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爲一位富有才華,但飽受精神和心理問題折磨的藝術家舉辦回顧展。王俊傑的創作生涯和人生故事,與梵高有著不少相似之處。
2024年3月7日

藝術品市場仍是「歐美有貨,亞洲有錢」嗎?

薛莉:在二級市場長袖善舞的厲蔚閣亞洲空間開年推出重磅展覽。畫廊聯合創辦人兼主席魏蔚客觀分析今年藝術品市場。
2024年3月7日

人工智慧與古典大師的碰撞:AI如何鑑定畫作真僞?

機器學習能過做出辨別:究竟是一幅精美的畫作,還是價值百萬的傑作?
2024年3月2日

《利益區域》導演喬納森•格雷澤:我對拍大屠殺電影的人持懷疑態度

這部以奧斯威辛集中營爲背景的電影贏得了三項英國電影學院獎,導演談到了如何挑戰電影觀衆——以及邪惡的平庸性。
2024年3月1日

約戈斯•蘭西莫斯:對任何藝術而言,語言經常是不夠的

張璐詩:這位指導《可憐的東西》、《龍蝦》等作品,被貼上諸多風格標籤的導演認爲,如果你在觀看影片時沒感覺,影評說的再好也沒用。
2024年3月1日

注視庸常

埃努瑪•奧科羅:如果能對那些日復一日的細微瑣事投以關注,匆忙混沌的生活也會顯現出新的樣貌。
2024年3月1日

中國石宴的奇異魅力

形狀像肉、魚和家禽的石頭是如何在桌上佔據一席之地的?
2024年2月25日

「戰爭版」《麥克白》:經典悲劇的當代映像

這部改編自莎翁經典悲劇的舞臺劇,將故事重置於一場現代戰爭的背景中,這讓觀衆不可避免地聯想到當下正在經歷的動盪和衝突。
2024年2月23日

超現實主義100年:以夢爲生的藝術狂想能否繼續打動人心?

一個世紀過去了,起源於非理性、潛意識和夢境狀態的超現實主義,是否還可以繼續挑戰人們的思維?或者它只能提供一種逃避現實的舊日情懷?
2024年2月22日

兩個俱樂部:一場中日藝術家的對話

薛莉:張鼎與金氏徹平年齡相當,都對周圍社會與環境敏感,創作的藝術作品不約而同地起了「俱樂部」的名字。
2024年2月22日

Game over? 遊戲產業面臨30年來最嚴重成長放緩

隨著移動遊戲和硬體設備所帶來的巨大成長達到極限,價值2000億美元的遊戲產業在後疫情時代遲遲未見反彈。
2024年2月18日

楊紫瓊談武術的無聲力量

這位奧斯卡影后解釋爲什麼詠春拳對精神、身體和電影都有效。
2024年2月9日

斯威夫特即將創造歷史而音樂行業卻遭遇「宿醉」

音樂行業的成長伴隨著裁員、人工智慧焦慮以及與TikTok的爭鬥。
2024年2月5日

史蒂夫•萊奇:「我想要什麼?我希望音樂被演奏」

這位美國音樂家在20世紀60年代的紐約市中心開創了「極簡主義」,他終生癡迷於斯特拉文斯基。
2024年2月3日

爲什麼人工智慧的幻覺可能是一件好事?

可生成的人工智慧應該受到歡迎,因爲它是一個巨大的混搭機器,可以增強創造力。
2024年2月2日

獨立唱片公司反對蘋果公司的付費計劃

獨立唱片公司反對用更高質量音檔錄製的歌曲獲得更多收入。他們認爲此舉將資金引向巨星,而遠離其他音樂人。
2024年2月2日

付費談判破裂,環球音樂將從TikTok撤下歌曲

這家音樂團體指責該社群媒體平臺「欺凌」,併發誓讓合同在1月31日到期。
2024年1月31日

贗品、僞造品和後真相時代的意義

虛假資訊導致災難只是時間問題。
2024年1月27日

對話崔燦燦:世界不就是靠著這點希望在運轉嗎

見證過藝術的潮起和潮落,這位知名策展人表示,他從「只想掀翻桌子的衝動」中,生長出了更多感知世界的觸角。
2024年1月19日

情緒的復調:用藝術和技術探索「情緒療愈」

宋佩芬:一個結合科技和心理學研究的藝術裝置,爲人與智慧汽車的關係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
2024年1月19日

從「癢感」到「爽感」:今天的觀衆在爲什麼喜劇買單?

魏寧均:《年會不能停》的熱賣和「馮氏喜劇」的遇冷,不僅反映了中國喜劇力量的新舊迭代,也揭示出人們對「慾望」感知的變遷。
2024年1月18日

這些藝術家是如何把AI工具引入創作流程的?

具有前瞻性思維的設計師很快地擁抱了AI技術,同時又不放棄人類創造力的核心作用。
2024年1月14日

艾瑪•斯通:永遠被好奇心驅動的演員

她在《可憐的東西》中的獲獎角色是她在商業與挑戰相結合的職業生涯中最大膽的舉動。
2024年1月13日

一部關於郵局的電視劇是如何火遍全英國的?

這部電視劇引發了人們對司法不公的憤怒,迫使政客們對郵局醜聞採取行動。
2024年1月12日

透過他的墨鏡,看到時代榮光

範庭略:電視劇《繁花》的十年一夢能帶來什麼啓示?用一句廣東話的俗語來回答,就是「力不到不爲財」。
2024年1月12日

索菲亞•科波拉:女生向前走

張璐詩:這位女導演的新片改編自「貓王」之妻的傳記,在索菲亞看來,普瑞希拉跟自己的母親同屬一個時代,「兩位女性在生活中的難處也有點像」。
2024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