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0.8元/天 立即訂閱
分析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持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盤點2020:影響中國的關鍵經濟事件
2020年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移動,全球兩大經濟體的衝突升溫,也牽動經濟格局。我們整理出六大關鍵事件,透過圖表回顧2020年的中國經濟。
2020年12月18日
AirbnbIPO:疫情後旅遊業的晴雨表
Airbnb上市對旅遊業來說是一個重要考驗,它將反映出對於新冠疫情過後的消費者習慣,人們會有什麼樣的預期。
2020年12月9日
北京爲何對天齊鋰業網開一面?
在近期違約事件促使北京方面放出對逃廢債「零容忍」的狠話後,作爲民營企業的天齊鋰業卻能得到寬限,這充分說明了其作爲戰略性產業巨擘的地位。
2020年12月8日
鏡鑑日本:公共投資真能提振經濟嗎?
IMF敦促發達國家在基建項目上快速支出大筆資金,以促進需求和就業。但從日本經驗看,這種做法對提振成長和通膨沒什麼幫助。
2020年12月7日
電子產品製造商「再佈局」印度
爲與中國和越南競爭,莫迪政府推出製造業激勵計劃,吸引到富士康等尋求供應鏈多元化的電子產品製造商投資建廠,但專家警告該計劃或不可持續。
2020年12月3日
英國會取消私人股本稅收優惠嗎?
私人股本行業透過積極遊說將稅收優惠保持了數十年,但在疫情導致社會經濟分歧、政府亟需增收的情況下,這一優惠待遇面臨壓力。
2020年11月27日
奧地利如何培育未來人才?
經合組織稱,奧地利適應全球數位化的速度低於可比國家。大公司正與大學合作提高下一代的數位化技能,爲其從事尚不存在的全新工種做準備。
2020年11月27日
鏡鑑日本:疫情後如何應對低利率和低通膨?
日本在近幾十年的經驗爲一個社會如何在低利率下生存提供了模板。新冠疫情危機過後,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經濟很可能處於相同境地。
2020年11月27日
拜登任命氣候特使克里突顯美國將聚焦氣候問題
任命歐巴馬時代國務卿克里擔任總統氣候特使,表明美國新一屆政府將把氣候問題當作重點優先事項。
2020年11月26日
紐西蘭首位毛利族女外交部長稱要對中國堅持原則
馬胡塔表示,紐西蘭在執行外交政策時,必須堅持自己的民主價值觀和原則,即便涉及到最大貿易伙伴國中國。
2020年11月23日
川普「最後的機會」:阻撓各州完成選舉結果認證
美國各州將在未來幾周相繼認證選舉結果,在這冗長的流程中,川普希望透過法律行動,阻礙向拜登政府過渡的進程,即使他推翻結果的希望微乎其微。
2020年11月19日
中國推出新的銅期貨合約 力爭提升定價權
繼原油、鐵礦石等之後,中國推出首個允許海外投資者直接參與的銅期貨合約,分析師認爲它有潛力發展成爲全球基準。
2020年11月18日
美國的新政治:陰謀和不實資訊
2016年,大多數試圖影響投票的虛假資訊來自俄羅斯。但到了2020年,傳播虛假資訊的是美國人自己,而且規模很大。
2020年11月18日
拜登的貿易政策料將保持強硬
拜登在競選期間的立場表明,他不太可能大規模逆轉川普政府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但他可能採取更爲多邊的方式向中國施壓。
2020年11月17日
澳中緊張令澳洲出口商承壓
澳洲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緊張正在影響澳洲對中國高達60億澳元的出口,對此北京方面並未作出澄清。
2020年11月16日
火熱樓市會否阻礙中國疫後復甦?
隨著北京方面公佈針對房地產行業過度槓桿的「三條紅線」,揹負鉅額債務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受到密切關注。
2020年11月13日
中國公司債指數勾起境外ETF發行者興趣
在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告成後,該指數提供商推出了追蹤中國投資級公司債券的指數。
2020年11月13日
分析:新冠疫情加快疫苗技術研發
BioNTech和輝瑞聯合研發的疫苗在臨牀試驗中「有效性超過90%」。它的原理是什麼?是否安全?又將如何生產、分發和定價?
2020年11月12日
德美首款新冠疫苗給世界帶來希望
BioNTech和輝瑞研發的新冠疫苗的有效率高達90%,遠遠超過流感疫苗,也給其他新冠疫苗的成功帶來很大希望。
2020年11月11日
對煤炭的依賴恐影響中國環保承諾
中國提出的在2060年前爭取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但中國對煤炭的投資仍然在繼續。
2020年11月11日
中國需求提振歐洲出口
隨著中國從疫情中強勁復甦,歐洲各地的出口企業都因中國的強勁需求而受到提振,尤其是奢侈品生產商。
2020年11月10日
大衆掌舵人的轉型之戰
赫伯特•迪斯計劃投入330億歐元,讓未來的大衆成爲能與特斯拉競爭的電動汽車業龍頭,但他需要先爭取工會和股東的支持。
2020年11月9日
後新冠時代:迴歸基本的購物習慣會否持續?
疫情期間,消費者回歸他們認識了幾十年的品牌,而跨國公司在規模和供應鏈管理上的優勢充分發揮。問題是,消費者行爲的哪些轉變會持續下去?
2020年11月9日
每週數讀:中企赴美IPO規模創五年新高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螞蟻集團暫緩上市、美股與大選、中企持續赴美上市、中國仍在發展燃煤電廠等。
2020年11月5日
歐洲反思第二波疫情爲何來勢洶洶
歐洲政界人士早就知道歐洲大陸很有可能爆發第二波疫情,但很少有人預測它會以最近幾周這樣的速度和猛烈程度爆發。
2020年11月4日
英國商界對唐寧街10號的「地堡心態」感到擔憂
強森週一在最後一刻取消了參加CBI年會的計劃,許多商界人士並不覺得意外,它反映出了這位首相和英國商界之間的脫節。
2020年11月3日
分析:中美「脫鉤」被誇大了嗎?
儘管中美貿易關係惡化的證據顯而易見,但許多公司的對華業務卻在穩步發展。科技和金融領域也在見證,中美關係其實正變得更加緊密。
2020年10月29日
中國在電動汽車競賽中領先
由於具有巨大的規模優勢,中國可能率先製造出在價格上可與傳統汽車競爭的電動汽車。投資者熱捧讓中國電動汽車概念股大漲。
2020年10月29日
中國與華爾街加強聯繫
中美關係緊張之際,中國加大了金融服務業的開放,以加快國內市場改革,並使華爾街機構有更大動力遊說美國政府緩和兩國關係。
2020年10月27日
摩根士丹利:鉅額收購是否會拉大與高盛的差距?
金融危機後,摩根士丹利改革業務部門取得成效,今年更大手筆收購ETrade和億廷繁世,加大押注財富管理業務,降低投行業務比重。
2020年10月27日
2020年FT全球EMBA排行榜分析:需求持穩
儘管新冠疫情給旅行和授課方式造成了限制,但很多商學院的EMBA課程需求得以維持,亞洲的EMBA市場還實現了成長。
2020年10月26日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3年2月4日
2.
美國發現中國氣球后,布林肯取消訪華
3.
近半個世紀的交往:中美依然彼此陌生
4.
2023年中國經濟復甦將與以往不同
5.
爲什麼現在該考慮投資日本了?
6.
五角大廈稱發現中國偵查氣球飛越美國大陸
7.
當心被電池熱潮灼傷
8.
從翻拍版《西線無戰事》看德國和平主義傳統的變遷
9.
每週時事分析:中國周邊會否將被核武所包圍?
10.
在解讀統計數據問題上,人類是否還不如黑猩猩?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