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文章檔案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李克強攜數百億美元投資協議出訪巴西

中國將加大對拉美基礎設施投資,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跨安第斯山鐵路預計將成核心項目
2015年5月18日

沙烏地轉向中國以彌補對美石油出口劇減

去年沙烏地對美出口原油日均低於1百萬桶,正積極轉向中國等亞洲國家市場
2015年5月18日

肯德基:在華黃金歲月已逝?

擁有肯德基和必勝客等餐飲品牌的百勝餐飲集團最近在華業務麻煩纏身,分析師指出它面對的是結構性而非短期問題,股東丹•洛布更是建議百勝徹底剝離中國業務。
2015年5月18日

鄧小平在美遇襲事件引發中國公衆關注

紀錄片《旋風九日》首次在中國披露了鄧小平1979年訪美途中遇3K黨成員襲擊事件
2015年5月18日

4月中國房價跌勢趨穩

70個城市新房價格平均同比下跌6.1%,幅度與3月持平
2015年5月18日

亞馬遜透過紐約地鐵遞送包裹

因路面交通擁堵,亞馬遜不得不借助地鐵實現「一小時內送達」承諾
2015年5月18日

中國憲政轉型的可能前景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上下互動的變革是多數人希望看到的中國發展方向,但這需要一定的政治與社會條件。中國當下仍是強政府弱社會,要允許體制內外有溫和改良派,並良性互動,才能走向威權轉型。
2015年5月18日

草率叫停國債期貨交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決策者以爲將國債期貨市場關閉,微觀市場亂象就會一了百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是上交所、證監會、還是中央政府,那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噩夢,纔剛剛開始。
2015年5月18日

美國政治的三原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紅、藍、紫,是美國政治的三原色。三百年的歷史深處,是美國政治的斷層線。斷層兩側的勢力承受著不同的壓力,上升的依然上升,下降的依然下降。

莫迪訪華簽署220億美元大單

印度總理在會晤中國領導人時,試圖加強印中兩國經貿往來
2015年5月18日

斷裂的「金色拱門」

FT評論員盧斯:弗利德曼曾說,開設了麥當勞門店的國家不會彼此開戰。還有人稱,處於同一全球供應鏈上的國家不會彼此開戰。但這些理論都無法解釋今天的現實。
2015年5月18日

FT公佈2015年高階主管教育課程排名

西班牙Iese商學院位居短期高階主管教育總排行榜之首,巴黎高等商學院排名第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首次登上定製教育排行榜,位列第15名。
2015年5月18日

全球高階主管教育課程最新趨勢

IESE把連續12年佔據定製課程排行榜冠軍位置的杜克企業教育學院擠下榜首;隨著中國高階主管短期課程市場持續發展,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正成爲企業課程領域的佼佼者。
2015年5月18日

不要期待新興經濟體迅速復甦

FT國際經濟編輯貝蒂:新興市場以前也經受過放緩甚至崩盤的考驗,但通常都會強勁復甦,然而,新興經濟體今天不可能重演過去的那種急劇反彈。
2015年5月18日

藝術收藏家爲何一擲千金?

FT專欄作家加普:儘管大量資金流入藝術品領域,但藝術品的回報是不確定的。收藏家購買藝術品可能更多在於社會地位與審美方面的回報。
2015年5月18日

中國維生素市場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中國投資參考》調查發現,服用維生素等補充劑產品已成爲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跨國品牌要打進這個市場,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2015年5月18日

底特律「廢墟」的啓示

FT專欄作家邰蒂:底特律的政治家、官員和商界正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合作,這對美國的政治兩極分化和僵局有啓迪意義,也值得希臘等其他地方的政府借鑑。
2015年5月18日

諸邊貿易協定的風險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諸邊貿易協定可能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也存在風險。必須挫敗用它們替代世界貿易組織、或者排擠中國的企圖。把手伸得過長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不利於全球貿易自由化事業。
2015年5月18日

印度財長:印度經濟增速將超越中國

但亞特力說,僅在增速上超越中國「不能讓我滿意」,因中國經濟規模大得多
2015年5月18日

新興經濟體去年對外直接投資飆升1/3

中國內地和香港加起來在2014年對外投資2660億美元
2015年5月18日

中美尋求緩和南海局勢

美國國務卿克里稱,他敦促中國採取有利於外交解決的行動
2015年5月18日

法國開雲集團起訴阿里巴巴

指責這家中國電商集團在其平臺上鼓勵銷售假貨並從中獲利
2015年5月18日

中國人推高雪梨房價?澳洲人大呼買不起

凱特和她丈夫兩年前剛回到雪梨時,就發現房價開始上漲,如今已高到不得不抓緊下手的程度。以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者爲首的海外因素,成爲澳洲住房成本飆漲背後的重要推手。